周六清晨,我走进昌萍老师的国画教室时,已有七、八个孩子在起稿、勾线了。我和大家相互颔首微笑示意,然后着手准备画画的工具。由于前几课我已经练习了花头、荷叶和莲蓬等形态图,这节课昌萍老师让我选一幅荷花图来临摹。我刚起身抬头张望,对面桌的一位小朋友就拿起画册跑过来递给我,然后孩子们都放下手中的笔,聚到我的身边,开始各抒已见地指导我选画。苹果脸的小男孩说:“这幅画最简单,我们之前那个班都临摹的这幅画。”
“可是我不太喜欢这个色彩。”我说出自己的想法
“阿姨,印刷品出来是有色差的,这幅画完成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高个的女生说。
“我喜欢这幅。”我指着其中一幅画说。
“这幅画的确不错,但是有点难哦。”另一个孩子回道。
“啊!那我还是先临摹那幅简单的吧,然后再临摹这幅难的。”我有点小小的畏难思想。
“不行哟!阿姨,临摹完荷花就要学牡丹了。”
“那怎么办呢?好纠结啊!”我拿着画册,在二幅画之间翻来复去,犹豫不决。
“很简单啊,画你喜欢的就行了。”身后一个小女孩直言。
“对哦!那我就画这幅吧。”我指着书中那幅我喜欢的荷花图,然后转身回望那个小女孩,笑着致谢。小女孩抿嘴一笑,转头帮我去找那幅画的白描图样。一会小女孩把白描图样递给我,我准备把白描图样往窗户上贴,发现窗户上已经贴满了图样。正在描样的小宇走过来,帮我取下其中一幅,然后帮我找到透明胶把图样贴在窗户上。我将裁好的宣纸蒙在图样上,用透明胶固定住,然后人站在窗户边,胳膊肘压在画上,用铅笔描着起稿。这时有人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扭头一看,原来是小宇把二个方凳叠在一起,让我坐在凳子上描。我小心意意地往上坐时,小宇一直用手扶着凳子保持二个凳子间的平稳。我坐在凳子上后,忍俊不住地感叹:“我怎么感觉我现在像个团宠。”
“对啊!你现在就是班上的团宠啊。”昌萍 老师笑着回应我。孩子们闻言笑作一团。
遇见这群可爱的师生,也是机缘巧合。二年前,我家小朋友在楼下上奥数课,刚好美术学校在此处开分校,做促销活动,学费相当优惠。我当时想着在外面玩手机也是二个多小时,还不如用这段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于是就试着去前台咨询,结果前台说没有大人来学过,要咨询老师的意见,看老师是否愿意教。谁想,我与昌萍老师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立马拍板交费上课,不给自己犹豫反悔的机会。
最初几节课,我自己还是感到有点尴尬,特别是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注视下,心中不免会打起退堂鼓。所幸,每次心生退意时,我家孩子总会夸奖我的课业作品有进步,相信我将来一定可以画的更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班上的小朋友们渐渐和我熟识,自然而然地没有了好奇的目光,多了鼓励的言行。无论我当天的课堂作品在我眼中有多么的不堪,他们都能帮我找出闪光点,然后将其无限扩大化地肯定与赞美,让我立马又充满信心,觉得自己再练练一定能画好。印象最深的是学画熊猫,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笔墨浓淡转换的神奇在自己笔下呈现的喜悦。课后,一位小姑娘竟让我送一幅小图给她当礼物,这位“小粉丝”更让我坚定了学下去的决心。
由于昌萍老师一贯尊重孩子们的创作力,经常鼓励孩子们不拘泥于范画,尽量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画自己想画的,喜欢画的,每节课都会和孩子们分享一些经典名画名著,来开阔孩子的艺术视野,所以昌萍老师上课就像一个大孩子带着一群小朋友在那自由创作,经常同一张范画,孩子们会画出完全不同的感觉和意境。我每次看着孩子们惟妙惟肖、不拘绳墨的作品,都折服于他们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而我的画过于拘谨写实,缺乏神韵,因此课堂上,孩子们经常会化身成我的小老师,在我纠结万分或无从下笔时,适时给我急需的建议或答案,让我豁然开朗。即使发现我画中的错误,也从来不会直接告诉我,这样不对,应该这样或者那样画,而总是先肯定、鼓励我一番,再指出那个地方我可以试试换一种画法来达到效果,超贴心地照顾到我这个老阿姨的面子与里子。如此暖心的他们也触发了我去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比如,为什么不能像他们发现我画中的闪光点一样,学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紧盯着缺点不放,急于纠正;为什么不能像他们肯定与赞美我的画一样,学会去肯定与赞美孩子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否定与指责;为什么不能像他们相信我一定会画好一样,学会相信与尊重孩子的决定,而不是自顾自地急于指导和要求……
真好!遇见这群孩子,见证他们的成长蜕变,共享他们的纯真快乐,成为他们的团宠,是件多么令人怡悦的事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