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霍光,很多人都会给他定义为忠臣,他扶立汉家两位明君,避免汉家王朝的衰亡,避免了鸠占鹊巢,可以说是汉家王朝的顶级功臣,但是就在他死后三年却被汉宣帝灭了族,后世便断了霍光的血脉传承。
一名家评价
关于这件事情,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班固认为霍光的功劳比周公和伊尹的功劳更大,但是霍光不学无术,不明大理,隐藏老婆的谋逆,沉迷于自己过多的欲望,才使得自己宗族被灭。
司马光则认为霍光被灭族有两个原因,一个自己长期专权不懂得退让,二是汉宣帝自己造成的,让霍家长期掌控权利,最后因恐惧权利被削夺而造反。司马光认为汉宣帝把霍家杀的一个不剩,有些过于刻薄了。
霍光从一开始就注定没有好结果的,事实上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他虽然扶立了汉宣帝,但是汉宣帝对他是非常恐慌忌惮的,这就注定了不会有好的结局。
二霍光归政,皇帝谦让
汉昭帝死后,霍光扶立昌邑王刘贺,但是很快又把他给废掉了,虽然史书上都说昌邑王是个不入流的家伙,但是说废就废,这威权未免有些太过了。
上位后汉宣帝对霍光毕恭毕敬,对待他都是用超常规礼仪对待,因为汉宣帝担心自己也会被轻易废掉,霍光曾想着归政于汉宣帝,汉宣帝拒绝了。
朝廷里掌握大权的都是霍光的亲信,兵权都在霍家手里,能够被汉宣帝信任的也就只有老丈人许广汉一家,人心都未归附他,即使汉宣帝有心收回权利,也没有胆量拿回来。因此霍光归政是假,汉宣帝恐惧霍光是真。
有一次乌孙和大汉帝国合伙干了匈奴一票,事后汉宣帝派遣大臣去乌孙有功的贵族进行赏赐。大臣认为乌孙曾经杀过一个校尉,还没有受到惩罚,应该顺路征去讨。汉宣帝不同意这样做,而霍光却暗示大臣可以随即行事。大臣最后接受了霍光的命令,而违背了皇帝的旨意。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霍光归政是假,皇帝不敢拿回来权利是真,霍光当政时,皇帝的权利是被架空的。
三毒死皇后,霍光送女进宫掌控后宫
汉宣帝的第一任皇后也是个贤妻良母,她是汉宣帝的糟糠之妻,汉宣帝也很疼爱她。汉宣帝当皇帝以后就把她立为了皇后,从穷苦的日子到了权利之巅,许皇后没有奢侈享乐,依旧非常节俭向往常一般。
霍光的老婆想把女儿送进皇帝后宫,于是就派人把许皇后给毒死了,汉宣帝后来彻查此事,也被霍光给包庇了起来,结果就是霍光女儿顺利入主后宫。
霍光到底啥想法呢?一则爱女心切,二则也是为了霍家获得更大的权势,三则应该可以监视汉宣帝的行为动向和内心动态。我估计汉宣帝也应该清楚这件事情,只是考虑到霍光的权势,就隐忍罢了。
四霍光身死,霍家依旧荣光
霍光死后,汉宣帝表示极大的悲痛,让霍光的儿子依旧做了大司马,汉宣帝这时候内心里是真的悲伤还是狂喜呢?
我估计应该是内心狂喜吧!霍光挂掉了,权利可以一步步的收回来,失去了霍光的威望,胜利就开始像汉宣帝倾斜。汉宣帝依旧让霍家维持往日的风光,我估计这一切都是为了稳住霍家吧!
五削夺霍家权利,密谋造反被灭族
霍家的奢侈和不守法度是让人们非常讨厌的,有些人开始汉宣帝说要限制削夺霍家的权利,汉宣帝也同意可这些意见,一步步开始了削夺霍家的权利。
第一步让大臣可以通过秘密上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不再经过大司马手里在上承给皇帝,这样就可以避免了自己被蒙蔽,保护了那些忠于自己的人。
第二步调离霍家那些掌握大权的人,把他们调离京城,或者削夺实权,保留爵位和荣誉。
第三步把掌控京机防务的大权全部集中在自己人手里,这样任何变乱都是可以控制住的。
后来霍家感觉到了恐慌,密谋造反废立皇帝,没有发动便被别人举报,汉宣帝轻松拿下,一举灭了全族。
三国时期,很多人都骂曹操是奸臣,篡夺了汉家王朝,让曹操把权利归于皇帝。曹操说我不是不想把权利归于皇帝,把权利归于皇帝,恐怕自己身家性命难保,还是把自家的所有人都搭进去。
站在权利巅峰的人,要么急流勇退,留下万古名,要么就自己上位当皇帝,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否则就是被灭族。霍光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霍家被灭族其实就是注定的,是必然的。当然文章纯属个人之言,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