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手把手教你做笔记?

手把手教你做笔记?

作者: 有思想的芦苇1984 | 来源:发表于2017-10-04 22:31 被阅读0次

第一课:知识整理背后的思维逻辑

通过记录筛选,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三个认知逻辑)

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导致人与人差异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联系

建立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看看其他现象能否用这个理论解释,不断实践和应用。哪些行为可以被知识改进,可以放在什么情景下使用

回到现实,透过现实中的现象,寻找事物背后的本质

 刻意练习,学习理论,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不活跃”的学习者:不停留在学习上,学习只是工具。更愿意下功夫去做好,边做边学,持之以恒。

“活跃”学习者:仅停留在学习上,成为知识“容器”;

信息过滤器:记录和筛选

知行合一才是真知 

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行而不知 没有目标和方向、自知之明

道法术金三角理论: 道理+方法论+具体案例 解决知识焦虑

任务:哪些牛人的方法可以做到知行合一? 比如李叫兽、李善友

第二课:读书笔记 知识达人的学习利器

结构式的看书学习,而不是泛泛浏览  避重就轻是读书之大忌;

三种高效阅读方法:

1、大主题下的多种子主题 专家推荐或自助查阅 快速阅读,重点精读

2、同一个子主题下的多视角学习

3、对自己关注的领域有一定了解以后,拟大纲,查漏补缺,有针对阅读,最后形成自己的体系

其它建议:追问反思自己,学会提问,建立完善的训练体系,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你想成为怎样的人),输出带动输入

如何做读书笔记?三种方法RTG

Recall 记录  摘录笔记(核心观点、方法论、案例) “拆书法” -> 思维导图  

Tid 整理 转述笔记,用自己的语言把重要的知识转述出来 归纳演绎 关注自己的感受

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与归纳

Go 行动 感想笔记 找到一个有感触的点,利用知识经验引申放大 “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关联自己经验,指导实践

加入或建立读书社群,联机学习

第三课:课程笔记 “过耳不忘”的核心秘密

课程笔记不是速记 理解是课程笔记的精髓,有逻辑有重点的记录内容。边听边梳理逻辑

爱上课程笔记的四个理由: 1. 笔记是人的第二大脑, 刻意学习的过程; 2 有助于知识传播 3 有助于职业社交 4 有助于岗位技能的提高。

笔记用途:给自己看 图片为主 ;给别人看 文字版、搭配图片、结构清晰、逻辑强

课程笔记三步法:牢记方法,帮助笔记重生

记录 Recall

课前预习(讲者讲过的内容,课程的相关知识)

听课全神贯注,少看手机 有疑义的地方标注出来

借助讯飞语音工具,音频转化为文字 

整理 Tid

语气词、重复意义的词删除 替换掉生僻词 增加批注(信息丰富度)

对文章进行拆分,给出小标题

分享 (Go Share)

版式、配图

判断课程笔记优劣的五个标准

逻辑性好不好;结构化如何 ;信息量、观点清楚 ;符合道法术 (道理-方法论-案例)

案例:曾鸣教授湖畔大学的讲课笔记 企业如何在0到1期间做

小结:课程笔记道理是理解课堂知识的道法术为目标

           课程笔记的三部曲

           训练、社群交流

第四课 计划笔记

三个笔记本:管理日常安排的笔记本、记录信息的航母笔记本、存储灵感的笔记本

如何做计划笔记?

清单式思维 横轴日期、纵轴具体时间

将事件搜集分类 ,按四大类去标签 重要不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

工具:便签纸、即时贴  

         手写周清单、日清单

         电子版记录清单 苹果自带提醒事项 365日历(生成共用日历) 滴答清单

做好计划的笔记避免工作的忙乱

第6课 会议笔记

1.开会前笔记本写好日期,具体时间,参会人员,会议主题

2.开会过程中记录你想到的点子

3 结束前梳理好结论,再三确认,成为会后的待办事项

方法:开会前想清楚会议目的,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

       会议过程中区分事实和意见

记笔记的目的是帮助、判断得出结论

康奈尔笔记法

确认结论:快速回顾,查看确认事项,有明确可执行答案

灵感笔记 

工作笔记为了记录、整理和行动 学会高清、具体的做笔记

第6课 思维导图

让概念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

更好的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手把手教你做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bf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