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微信上,有位当老师的同学晒出一个乡镇中学晚饭:一碗面条汤、一个肉包子、两个油炸糕。顿时心里大吃一惊,哇,多好的伙食啊,这真的是现在乡镇中学的饭?感到疑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拨通他的电话询问,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不由得感慨万千,真替现在农村的孩子高兴,心情不再平静,思绪穿过时光隧道回到三十多年前的学校,翻开尘封已久的回忆,往事如放电影一般,历历在目。
人在旅途我的初中是在本县北部的一个乡镇中学度过的。学校东临公路、西依小山、南朝乡镇、北靠一片农田、西北角约400米左右是一个煤矿。学校的建筑整体布置是:中间三排各八间青砖屋舍是教室,东西两边各三排共十间砖土结构房屋是学生宿舍,靠教室一侧的一间是老师宿舍兼办公室,教室前至南大门是两排粗壮的白杨树,杨树两边是操场,操场南边呈对称式安置着两排教师宿舍,宿舍院落南边围墙里种植着一排垂柳,最北边和中间教室前有一张用砖和水泥砌筑的乒乓球台,我的乒乓球技术就是从这些台桌上练习的,是我的最爱。两个灶房位于学校西北角,大灶房是学生的,小灶房是老师的,两个灶房中间有个小门,可以出去。厕所位于东侧最后一排学生宿舍东面,水房位于西侧第二排学生宿舍西侧,猪圈位于东侧最后一排学生宿舍后面,旁边靠墙处还有一颗杏树,整个校园东南北都用围墙围着,西面正好是一个小土崖,相当于围墙,土崖下长满刺槐,正大门位于学校正南。之所以不遗余力对学校作全方位的描述,是因为学校每个角落,每间屋舍,每颗树都铭记着我们的欢乐、忧伤、汗水、甚至泪水;记录着我们苦乐参半、茫然无知的青春;承载着我们梦想的起飞;见证着我们在长大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
人在旅途向生命极限挑战
说起初中,就不得不说学校的生活,毫不夸张地讲,这是我们这代人经历过的最恶劣的生存环境,很难想象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事情。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往事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地泛滥开来。在这里我绝非是要讨伐谁,吐槽谁,而是作为一个亲历者反映那个时期给我留下的深刻烙印。
先说吃。早晚“饭”都是窝头面擦格斗,具体的说,就是在米汤里加入用大栅子把窝头面弄成片状混合煮熟。中午饭是水煮土豆片菜,两个馒头或窝头每天换样轮换。这样说可能会有人说我们矫情。但是如果告诉你时常有发霉、老鼠屎、昆虫混杂在窝头面中,甚至在水煮菜里不时发现死老鼠时,你就会体会到那种悲哀了。不吃是不行的,一顿两顿可以忍受,一天两天不吃你试试?所以和大家一样依靠盐、辣椒、醋等调料来压制“饭菜”中不可言喻的味道。(可能从那时起就留下重口味的习惯,直到中专那会才逐渐改掉)在发现老鼠屎等东西时,我们在高年级同学带领下聚结起来找事务长闹事,事务长早不知道躲到什么地方去了。最遭殃的就是那几头养在猪圈里的猪了,可怜巴巴地看着以为给它喂食来了,结果等来的却是滚烫的汤直接被愤怒的学生浇到身上,亲眼见过一头被烧的浑身没毛的猪有气无力的哀嚎着,被作为出气筒代某些人受罪,即使是动物,于心何忍呐。有一年过元旦,破天荒地吃了一顿油饼,当时心里美滋滋的。可是后来才知道,炸油饼用的油是用病死的猪提炼的。我的妈呀,细思极恐,能够活下来真是奇迹。说到打饭排队,就想起一个满脸横肉的老头,每到排队拥挤时,他在旁边就用一把沾了泔水的扫帚往学生身上打去,被打的学生往往都是油头水脸,却无法洗涮,(不到放水时间再加上学校缺水)更不敢去告状,一旦告状将带来比挨打更严重的后果,只能躲到一边用毛巾擦掉,如同一只受伤的小猫,默默舔着伤口等待时间愈合。那个老头狰狞的面孔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一样让人恐惧了许多年。整个初中,感觉就是饿。
再说住。我们宿舍是三间平房,长度不足十米,是用砖土砌筑的通炕,上面再用铺板搭成一个通铺,看起来不错,但如果真的感觉不错就大错特错了。现在的人能猜出上面睡几个人吗?16人。平均每个人不足60厘米宽,空间过于狭小,从家里带来的褥子就是对折成起来还是要占别人的空间,往往比较强势的人多占,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适用于任何环境。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晚上从厕所回来时,常找不到自己的床位究竟在什么地方。更何况在月黑风高或大雨倾盆或寒风怒号之夜,让一个13岁的少年独自面对黑暗的恐怖与无助更是刻骨铭心的。最恐怖的夜晚是在放秋假后的第一个晚上,半夜内急,起来胡乱穿上衣服就去厕所,厕所距离宿舍估计有一百多米,没有灯火没有月亮,只有秋风吹过树叶时发出的沙拉拉的声响和踩在秋叶上发出的稀稀碎碎的声响,偶尔一声遥远的狗叫声更显得夜的寂静与萧瑟,心惊胆颤地走在路上。突然一声凄厉的野猫叫声撕破了黑夜的安宁,顿时头发竖起,身体僵硬,仿佛有千万魔鬼向我扑来,便不顾一切往回跑。如何进门我记不清楚,但清晰地记得钻到被窝时的瑟瑟发抖及出透衣服的汗水……
最后说取暖。我们这里的冬天,风大雪大彻骨地寒冷,必须生个炭火炉子才能安然过冬。第一年炭基本够用,即使碳块不多煤粉勉强够用。这个小小的炉子给寒夜带来多少心灵的慰籍啊!可以烤烤湿鞋,暖和一下快冻僵的手足,炉火更像一旺燃烧在心底的火,由于它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使的宿舍更像一个家。但是它不是一个清洁的热源,一捅满天烟尘,呛的人直咳嗽。更存在一个致命危险,煤烟中毒。亲身经历了一次煤烟中毒事件,在一个初冬的晚上,天气比较冷,在通风设施不足的情况下就生起了火,也是不懂这个危险,尽管呛的直咳嗽,还是闷头入睡了。第二天醒来时太阳老高,才觉得浑身软绵绵,动不了身子,摆了一下头,却恶心的要命,看到的东西都带有光圈。好不容易穿上衣服,踉踉跄跄和几个难兄难弟走到猪圈旁边一个朝阳的角落里躺下,终于明白,什么叫身体软若棉花,什么叫肚子翻江倒海,什么叫头晕的天旋地转。整整一个上午,没有任何人来看过我们,更不要说去医院了,如同角落里的小草,任你自生自灭。幸运的是,承蒙老天保佑,只在鬼门关转了一个弯,感谢阎王不收之恩。再后来也不知道那个王八蛋提议的,一个月给每个宿舍十块钱让自行解决取暖问题,靠近煤矿,寓意不言而喻。
至于老鼠咬枕头,或在铺板下安家落户生儿育女,或在晚睡的人脸上行走,甚至咬了一个女同学的鼻子,或屋子漏雨窗户纸破之类的简直就是平常事。可以这么说,初中就是与鼠共舞的日子。不再写了,写多了都是泪。直到现在我都认为自己的体质与那个时候营养不良有极大的关系。我从卑微中走来,从低处用脚步行走感受世界总比从高处用眼睛看世界坎坷的多;在伤痛中长大,历经千帆冷暖自知。比如人性,一直不想提起这个话题却总是绕不开,并非如三字经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我是怀着极大疑问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丑陋的灵魂黑暗的内心畸形的快感如同阳光后阴暗角落里的阴影,总是存在的,虽小虽少,坏作用却不容忽视。尽管还是少年已经显出心术不正的端倪,世界这么大,惹不起躲得起。
前些时候看到河北枣强中学考上北大学生王心怡的一篇文章《感谢贫穷》,好多情景描述如同回眸昨天,让人心酸怜悯,和我们不同之处就是那孩子心怀梦想,目光坚定,目标明确,百折不挠,就是我这样一个大人也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如同人性一样,我向来认为优秀的孩子自带光芒,那是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无需监督的努力、无需约束的自律、无需光源的灿烂。时代不同,贫穷的含义也不同。只是猜想她在上学时可能能吃饱饭。只要能吃饱饭附属在这个基础上的任何困难都不太要紧的。
基于这个理由,我讨厌那种连肚子也填不饱的贫穷。如同《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郝红梅。贫穷限制人的想像,让人丧失尊严,能使人陷入“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境界。古人云“仓癝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有道理的。因为有过这样种经历,回味那些过往,我都忍不住赞叹,那个向生命极限挑战的群体,多么的不易。
漫漫长路弯又弯
尽管对学校的生活恨的咬牙切齿,凭心而论,还有很多让我这个山里娃感到新奇的方面。比如早操,当我们还在睡梦中,起床的号声响起来了。随即就有值班老师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起床跑步啦”。在噼里啪啦的声音中,大家手忙脚乱地穿上衣服,满脸倦意地站在操场上,三路纵队,以班级为界,大个子领头,小个子殿后。那个时候我们没有统一的校服运动鞋,整个队伍如同电影里游击队一样土里土气,由高年级同学带头,在体育老师指挥下,围绕着操场跑步,随着节奏的协调,几百人的队伍也算有气势。所谓的操场也就是一块平坦的土地,很快就尘土飞扬,乌烟瘴气了。可是我们不觉得脏,还在泥土松散处用力跺脚,夹杂着男生的嬉笑和女生的尖叫声。哈,天空那么蓝,垂柳那么温柔,白杨那么挺拔,初升的太阳照着大家红彤彤的笑脸,感觉爽极了。操后十分钟也是比较惬意的时候,再是缺水,也可以分到半瓢水来洗涮。校园里的喇叭播放着于淑珍老师唱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旋律优美,歌词让人鼓舞,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我不知道其他人感觉如何,这首歌简直就是我人生夜空中最亮的星,给我温暖,给我启迪,给我在那环境中走下去的勇气,听着这歌,好像生活也不那么苦了。后来由于学校的合并,学生增多,小小的场地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学校不再组织跑步,改由班级自行组织,再后来完全由个人决定。而我有幸与几个志趣相投的人结伴同行,即使在饥肠辘辘的时候也将跑(走)步坚持下来了,基本坚持到现在。感谢学校给我的指引。
我们在校期间,正是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豁然开朗的国门让好多新鲜事物一股脑涌进来,学校也不例外,最先感受的是校园里的喇叭播放的歌曲有了变化,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飘进来。轻松欢快充满乡土气息的歌曲总让人感到年华美好,青涩的情感带着纯洁的向往。还有特别诡异的一首歌《冬天里的一把火》刚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火,就发生了大兴安岭大火灾,损失惨重。一同走进校园的还有武侠小说,曾有一段时间看小说达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上课,下课,自习,甚至在熄灯后点着蜡烛熬通宵。幻觉也出现空空儿与精精儿在绝壁踩着树尖缠斗的场面,睡梦中也梦见段誉的一指神功打败武林高手。《书剑恩仇录》《七剑下天山》《天龙八部》《连城诀》《射雕英雄传》……金庸、梁羽生、古龙等几乎占据我全部头脑。学校所在地是一个乡镇,每到赶集时,用篷布搭建的录像厅传出武林高手“噼里啪啦”的打斗声。没钱买票,就是坐在旁边听也过瘾。挤出来的点零钱订杂志,也是《武林》之类。早上跑步也变成在树林里踢脚蹬腿,击打树干,模拟着小说里大侠的练武情节,幻想着有一天炼成盖世神功,一扫天下不平之事。
后来有一天去住在乡政府的本家兄弟那里喝水,在办公室第一次看到彩色电视剧《西游记》,神通广大孙悟空、花花肠子猪八戒、忠厚老实沙和尚、肉眼凡胎唐僧,立刻勾住我的魂魄。那时候黑白电视也没有普及更不要说彩电了,特别贵而且稀缺,就是大户人家也不一定有,所以每天晚上乡政府办公室都把电视摆到院子里让大家看。要命的是每天晚上八点五分开始演出,正是上晚自习时,就约两三个有同样爱好的同学从学校东面厕所围墙翻越而出,之所以选择厕所围墙,是因为其他地方围墙都是用土夯实的砖砌筑而成的,不结实,无法承受我们爬上爬下时的冲击,只有厕所这段围墙是采用水泥砂浆蓝砖砌筑,完全可以承受住;再者,这个空间相对封闭,人少安全。气喘吁吁跑到乡政府院子里,听着美妙的《云宫迅音》,翻墙时的不安一扫而光,很快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了,的确是一部经典之作,好多演员都是从《西游记》中认识的,特别是帅哥徐少华,美女朱琳、李玲玉……看完电视剧学校已经熄灯,常在繁星满天或月朗星稀的夜晚翻墙入室。实在是讨厌电视剧中间夹带的广告,平白无故耽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一长,连老师也知道我们的行径了。有一次刚翻墙进来就让学校副校长抓了个现行,那位可亲可敬的老头连训带吓教训我们半天,临走时还不忘朝我屁股上踢了一脚。前几天我在路上看到老先生晒太阳,想去说句话却有人叫他走了,精神很好,已经八十多岁了,祝他老人家长寿。
后来去偷看电视的人多啦,学校开始重视这事了,猛不防就采取综合措施:关大门、查宿舍、组织老师巡逻。那个厕所围墙是重点防护地段,眼看着几名同伴相继被抓,急得我心乱如麻,后来经过观察,发现灶房那段围墙是空白,便冒险爬上墙,纵身一跃,结果就跳到防狼进入校园的疙针里了,那个针可能有毒,除了流血还红肿,疼得我眼睛直流泪。如同电影里特务一样,鬼鬼祟祟辗转回到宿舍,等老师散去,点灯查看伤情,在腿上,屁股上共拽出十七根刺,还有一根断在左腿膝盖里了,怎么也弄不出来,后来好了也没有其他大碍,至今还留在里面。想想18这个数字还比较吉利,就当作一个特殊的纪念吧。
当然,少不更事的我这么做也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那就是成绩一塌糊涂。特别是英语,只能考十几分。到后来幡然悔悟时,留级补习也是不可避免的了。如同错过播种季节的种子,再努力还是无法弥补开窍时差造成的先天不足,就这样歪歪扭扭走向关乎自己命运的弯弯曲曲的人生之路,这也是我这辈子也最为遗憾的事情了。
一路芬芳满山崖
勿用质疑的是这个学校的声誉,即使放到全县相比,成绩也是名列前茅的,实在是让人费解,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只不过我是在步入社会后才总结出来。
校长
我经历了两任校长,为尊者讳姓名我就不说了,第一位用w代替,第二位用h代替。w校长是个不苟言笑的小老头,整天背着手在校园里转悠,一旦遇到不守纪律的学生,轻则则挨训,重则挨打。就是老师们也很怕他。当然烙有时代特色的训话放到今天也是不允许的,曾经见到过他有一次在课间操期间,站在乒乓球台上大声训斥两名违纪学生“xxx,xxx经常逃课抽烟,违反纪律,活着不如死了哇”,大家肃然而立,不敢乱动。整个学校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更为奇怪的是,被他大骂的两名学生后来都被中专录取,目前一个是县里某局局长,一个是某知名电厂总工。接任w校长的是h校长,温文尔雅,满腹经纶,他是山西某大学高材生,总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将老师学生驯服的服服帖帖。与前任相比,一脉相承的极其严厉。记得有一次出课间操,我们没有按时到位,结果让他发现,把我们班留下训话,训了足足一节课。至此,再也不敢迟到了。也在心里暗暗骂过他们的苛刻。直到后来我也参加工作,也管理着一帮人时才发现,严格才是一切工作成功的前提,是保障秩序井然的基本要求,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爱”。
老师
与校长的严厉比,老师就是认真负责,多的不说,就是批改作业每天亲自完成,无论是两鬓斑白的老教师还是刚入门的青年老师,每天晚上在作业本上批复的“?√ x”等符号,不知道使多少人思想发生转变,受益终生。每天晚上自习期间,代课老师竞相进入教室,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教物理的s老师,幽默诙谐,每讲一句话两道浓黑的眉毛有节奏地上扬,总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气氛极好;教化学的s老师,极有耐心,不其厌烦总要让你弄懂才行,在讲混合物和化合物区别时,时常以白糖加炒面和食盐作比喻;教英语的x老师,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水平极高,却总难使愚钝的我开窍,总是在单词后面用汉语标注到下面才勉强可以念出来,每到回答问题时憋足的汉语化英语总是引发大家哄堂大笑;还有才华横溢的教语文的h老师,一手漂亮的字让人羡慕,有次开学,校长让h老师写几个欢迎词,刚开学找不到粉笔,h老师从一个角落里找到一把用秃了的扫帚,沾满建筑工地上端来的石灰水,在校门口旁的黑板上,刷刷刷几笔“欢迎新同学入学”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便出现在黑板上,惹得前来送行家长啧啧称赞;教几何的h老师,讲课极为凝炼,干脆,从不拖泥带水。有一次讲完课,他让闭上课本,自信地说,谁能准确的说出这节课的题目给他一个掌声,结果连挑几个人都答不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就这样永远铭刻在脑海;教政治已经仙逝的w老师,极为严肃认真,总要求我们聚精会神;最为不容易的是我们的政教主任z老师,他总是在校长的严厉、老师的能力和责任、学生的调皮捣蛋之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总是在忙碌地进行着检查自习、听课,督促打扫卫生跑操等繁琐工作中保证秩序和质量;将各种矛盾中春风化雨地解决并推进着各项工作,如同管家婆用丝线将散乱的琐事珠子般穿针引线穿成一串美丽的项链……太多了,每次回忆初中老师,都有一种群英荟萃、今晚星光灿烂的情怀。他们把最宝贵的年华付给这个事业,尽管自己不成器,也永远感恩。
老师也在不经意间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教物理的s老师在给我们上最后一节课快下课时颇为动情地说,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即使考不上理想的学校,学到的东西在社会上也有用处,与同学们要好好相处,说不准你们之中有一人成才可能对你在困难中也是帮助的,再说男同学说不准就找到女同学当媳妇了。温暖感人贴心的话语让大家哄堂大笑,笑着笑着,眼里已含泪水。
学生
作为学生,最让我服气的就是其他学生的刻苦了。由于我这个人性格上就是感觉差不多就行了,使我栽了不少跟头,也使我有时间在他人努力时有较多的空余。最有代表性的是位邻班女生,头不梳,脸也少洗(缺水或时间抓的太紧),名字也男性化,穿一身军装一双球鞋,上课坐如钟,下课行如风,永远都是风风火火,永远都是年级第一,谁都别争,谁也争不过。每当看到她抱着断了带的书包飞驰而过时,总有人说,看,又准备炸碉堡去呀。笑话却让人无法笑出,实力强大的让人喘不过气。由于家庭困难,她没有上高中,上师范可以解决农转非户口且上学不用掏钱,一切免费。她以全师范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师范。在师范也是碾压其他学霸,永远第一。后被保送到师范大学,还是第一。再后来考到北师大,中师、本科、硕士、博士,一路向前冲,一路扶摇直上,这个记录到目前学校也没有再破过,前无古人,可否后有来者?
当然,这也是学生中一个特例。与特例相似之处大部分同学的勤奋,每当看到大家奋笔疾书无暇他顾的状态,使一向好动的我也被迫安静下来。也曾努力过那么一段时间,但效果强差人意,我在总结自己时,得出了就不是念书的料的结论。
再紧张的学习也有片刻的欢愉,就如再严密的乌云也有缝隙透出阳光。在一个没有电的夜晚,窗外月光如水,洒满大地,大家都在蜡烛下写作业。我却听到前边座位轻微的歌声,正是当时演播的电视剧《凯旋在子夜》主题歌《月亮之歌》,再看竟然是我们班学习非常好的女生在偷听收音机,便起哄让她把音量放大,男女生那时是不说话的,她倒也爽快,一首清凉如水,思念如天上白云飘飘般意境深深的天籁之音在教室弥漫开来,听着歌任何人都会安静下来,微闭着眼,想起家乡的月亮、原野、想起父母的笑脸、想起和朋友在月光下漫步、想起曾经的愿望。泪水在眼里不敢滑落。这是初中最为温馨的一个夜晚,感触最为深刻的一夜,感觉只有向前走才能对得起如月亮般妈妈的笑脸。
不管如何,我们那届复习班毕业生为学校赢得了最后的荣光,随后大家就如家乡随处可见的蒲公英散落天涯扎根四方,温暖着春天,芬芳了山崖。
……
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走完初中,每当其他校友眉色飞舞地重温昨日辉辉时,我却高兴不起来。我还是无法理解在那恶劣的环境中是什么精神让学生前赴后继玩命地努力?是跳出农门的梦想?还是学校的氛围?抑或老师的正负能量激励?无论如何,那种精神却值得传承。
在以后的日子,我无数次路过我的学校,却没有勇气步入校园,甚至连认真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害怕?惭愧?或许都有。学校荣光不再,物换人非,已经找不到往昔的任何痕迹。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崭新的大楼,我的初中同学也成为学校的负责人。但每每临近它,内心总有一股难以言状的羞愧感,就如同我精神上的命门,触碰不得。今年春天工作使然,勘察地质地形,无意迂回到学校西面的小山包,正值春雨绵绵、暮色四合之时,看到久违的学校全景,沐浴在烟雨蒙蒙之中,依稀看到高级塑胶跑道、几株垂柳透出淡淡绿意、灯火通明的教室。面对学校,感慨从心来!和着柔风细雨,不由自主地把一些祝福的词句和那首《明天会更好》的歌词糅合在一起,油然而生一种怀旧情感和对未来充满期望的情愫。
结束语:各位同学朋友,好多人私下问我为什么把文章题目叫人在旅途,其实根本原因是八十年代新加坡电视剧人在旅途主题歌歌词“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人生本来,苦恼最多,再多一次又如何”这些歌词恰恰能反映我们这代人的经历、心境,苦难再多也不妄自菲薄,也再不敢虚度年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最后再申明一点,文中所涉及的人,只是叙说经历感受需要,绝无任何调侃冒犯之意,勿需自寻烦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