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9/理论的臃肿

9/理论的臃肿

作者: 解放村乐队队长 | 来源:发表于2014-02-15 15:21 被阅读33次

    初写论文的人都有过东拼西凑的经历,为了充实文章,为了支撑论点,或是仅仅为了凑齐字数,会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可用的材料。这也无可厚非,我们的想法总是走在最前面,有了想法,我们才能有目标地寻找素材。有了素材,一篇论文显得有血有肉,足以支撑我们的理论。而一个理论的形成,光靠一两篇文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往往还需要具备影响力,获得更多人的支持。这样下来,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最终一个完整理论的形成,就必然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

    一个理论等于一个想法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我们可以用一两句简单的话概况一个理论,虽然一个理论可能就源生于一个想法,但倘若把一个理论简单等同于一个想法,那么似乎有点对不住那些日理万机的研究者。他们很多人可能研究了一辈子也没能提出一个像样的理论,可人家绝对不是一事无成的。那么理论究竟是什么?Jonathan Culler认为理论是一种分析和推测,它必须是对于常识的批评。意思是说理论必须要有质疑性和颠覆性,提出一些新的东西推翻或者修正我们以往的认识。在我看来,理论还必须是相对系统的、完整的认识,理论不是只言片语,不是某个人头脑发热的零星碎想。基于这些要求,一个想法要变成一个理论,真可谓前路茫茫、道阻且长。有些好想法,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没有找到足够的论据作支撑,连形成一篇像样的论文都困难。更多的成熟一点的想法,形成了一篇论文,却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缺乏足够的影响力,也就因此销声匿迹。

    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而言,理论有时显得过于臃肿。很多情况下,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并不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论,只是需要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那些发展日星月异的新兴领域,所需的知识一直在快速更新。人们来不及等待一个理论形成,就已将这个理论抛弃寻找新的应对策略。传统的理论形成系统根本追不上现代需求的脚步,所以这时候人们更倾向于直接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弃道求术,用一些不成熟不严谨但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相较于理论而言,这些微理论更加贴近实践,更加灵活易用,优势也更加明显。

    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微理论的价值。微理论不同于理论,它是一些方法的简单总结。对于一些短期的、实践性的问题,微理论有着理论所不可比拟的快捷和便利。传统文化一直鄙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讲求凡是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这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但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时间精力都很有限,我们没有可能搞清楚世界上所有的问题,社会也不需要人们都变成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因而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了解不成熟的微理论,便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

    当然,我绝不是在否定理论的价值,也不是要给那些不成熟的微理论正名。我只是希望人们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对于社会而言,需要建立更加成熟的微理论系统,提倡人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将人们的观点快速收集整理起来,再分享给大家。这一方面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研究者发掘整理素材,将微理论提升为成熟的理论。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如果是一个初学者,还是需要拥有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具备选择辨别的能力,能从五花八门的信息里面找出有价值的微理论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警惕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传播影响力,把一些没有价值或者危险性的微理论灌输给大众,来达到他的个人目的。简而言之,微理论有利有弊,切忌盲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理论的臃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jh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