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哨

作者: 觀風䖏 | 来源:发表于2023-10-09 23:58 被阅读0次

很正式的去高哨村转了一圈,是一种拜访的态度,全程几乎没有和村民交流,我默默走着,看着,感受这个村的气息和变化。

上学那会,父亲承包了木器厂,从高哨林场采购了一批木材,委托给开四轮拖拉机的郑伟拉运,我被派到林场驻守,郑伟拉一次,我给他一块牌子,就这么简单。有一天,我发现木材上长出黑色的蘑菇,竟以为是木耳,采摘了一大袋子送回家,原来自己弄了笑话,那是一种俗名“狗尿骚”的菌类。自此,我老老实实闷在林场的窑洞里九天,除了上灶吃饭,就是睡觉,睡醒了就读一本借来的唐诗宋词,满满的抄了一大本。如今想来,我为何要沉迷于优美而缥缈的诗词,我为何不懂得亲近大自然,去到村内走一走,感受一番传统古村落的文化风情。那么今天的拜访,一番对比会更实在。

工作后,知道高哨村是高哨乡政府的驻地,来此下乡,总能品尝到乡政府灶上的美食,烩菜、炒菜、小菜都做得好,在乡镇中有名气,对几位在此任过职的干部印象深刻。说不定受此影响,高哨村的农家乐也是不错,我最喜欢的是干煸兔肉和炖土鸡,还有便利的快餐面食。我的工作经历中,也曾被派村驻队,但没在乡镇待过,未曾想,老之老矣,补了这一环,成了乡镇的一员。当然,高哨与石门合并后,叫做石门镇,驻地仍在高哨村。这两年,几乎每周都要开车来高哨水塔一次,用塑料桶取水家用,这里的水,熬出的小米粥糊得很,清香可口,这是几个水源地比较而来的经验,也是来此取水人的共识。

寻庙访碑之旅,我到高哨村就不做此念想。高哨是座古村,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也或者作为陕甘省委省政府的旧址,那些带着封建迷信的存在与这里的格局格格不入,一些古庙早已荡然无存,地滩的一座老庙很早就消失在村民的视野。高哨王家是老户,人烟鼎盛,我的好友永岗就是他们人。以永岗的情怀,若是有古迹遗物的存在,早就会告诉与我。前几天,他给我讲述高哨地毯厂的故事,可谓一波三折,乡镇企业的艰辛,代加工的窘迫,乡镇负责人的无奈,打工妹的去留,演绎了一场时代的创业史,印象深刻。

永岗老宅院的枕头窑,我已记不清去过第几次。延锋当镇书记时,修建的文化广场,一批老窑洞得到修缮,与老树、老屋、新戏台,构成了古今和谐的文化圈。穿行于村内的古建筑,旧址门楣上的“忍为上策”感觉到了深沉,规划修建过的一排排民居庭院依然整洁卫生,一些碾盘石磨石槽虽然闲置,和鲜花一样,点缀高哨人的幸福生活。镇政府、学校、卫生院、派出所、林派所、林场、建设中的加气站,乡镇的配置功能齐全,给高哨村也带来欣欣向上的旺气。

新高速甘泉西的出口在高哨村西北,与高速连接线和甘志路交叉,每天车流量大。车停在游客中心的院内,我去了近旁的公园走了一圈。这个节点虽然简单,中间一座亭子,四周一圈的步道,可步道的地板画让人眼前一亮,甘泉的名胜古迹被创作和展示在这里,当然石门镇内的居多。虽然图案上粘了泥土,飘零几片银杏叶,不妨碍我的观瞻和游兴。

2023.10.10

2023年10月6日图片

高哨村是石门镇驻地 我从铁路隧道的作业看起 雨后,道路湿滑。 高哨村的水塔 陕甘省委省政府旧址 院内的石缸 农家院 文化广场 老窑院 左为枕头窑 而今落寞的门与窑 回想旧日时光 未曾想 成了今天的模样 它曾做过柱础 如今失去了用武之地 我费心猜测这件石刻的用途 我们的生活趋于科技,归于简单。 路边的石磨盘 在这里没地位 过去,被栅栏封存。 时代的印记,不知道若干年后是否有人辨识。 一间孤独的房屋 对于瓦的使用和装饰 漂亮的农家 一排排的庭院 如今的大门 我从中寻找诗意 农家不讲究这些 怎么都是门 有荒草,也有鲜花。 高哨路边的趣味 路边的窑洞,分属于不同的时期。 高哨林场 甘泉西高速收费站出来的节点 节点地板画:雪地讲话 香林寺 千尺峡 美水泉 湫沿山 心形峡谷 佛指山 石门豆腐小镇 石门雄关 秦直道 晋塔古村 白鹿寺的千年银杏树 十字路口的停留,我要走向下一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kw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