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期末因为疫情放开,学校提前放假。孩子们都很庆幸,这个学期不用期末考啦。
然而,这个寒假结束后一开学,报到第二天就全校模考,之前的欢呼全变懵逼。
寒假放飞的心都还没收回来,就直接上考试日程,结果可想而知,几乎都不理想。
我家躺平的儿子,更加是不理想中的不理想。模考当天就出成绩了,看着满江红的成绩,我佛系的笑笑,都在预想之内啦,不用太惊讶,更不用太生气,毕竟,小学六年的佛系心性不是白修炼的。
考试成绩出来之后,他自己也觉得很不好意思。孩子自己也意识到马上要小升初考试了,开始有点着急,保证说会好好学习,为小升初做准备。
孩子能有这样的转变,我内心还是高兴的,从一个做母亲对孩子的了解,他是真的开始知道时间紧迫了。
但知道,不等于做到。孩子自身的自律性、一贯的学习习惯,对他想要达成的成绩目标,还是惯性影响的。
接下来的一周,老师接着上学期的期末进度继续复习,强度自然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大。
豪情壮志下立的好好学习的保证,立马被这种有强度的学习打回了原形。
除开数学,其他几科要背的东西很多,六年级之前未定的心性,此刻也正是他的阻碍,觉得背书枯燥,耐不得烦,也静不下心去记。
复习一周后,今天又是一场模考,晚上看老师发来的成绩,分数是越考越回去了。
好吧,考砸一次还不觉得疼,那就再砸一次,让你自己疼得更厉害些。
今天这场考砸的成绩,大概让他自己明白了,如果要达成自己想要的成绩目标,按以往躺平式的学习标准来要求自己,是肯定搞不定的,成绩的标准在哪,就得按那个标准的严格程度来自我要求。
知易行难,要摆脱以往的惯性习惯,还得要坚持去磨磨他的性子。
而这个过程,对家长也是考验。考验家长,陪跑的路上,多鼓励,少生气。
对于长到这么大的孩子,家长的角色应该更倾向做个好教练,做好训练计划,做好有效督促,把学习训练的本身交回孩子自己去发挥主动权,自己从旁多给支持、多跟孩子交流学习心得,改进训练效率。
当孩子能越来越多的从自己的努力中得到成就感,对学习的苦,才能体会它的价值,从而愿意付出更多努力,让学习这件事,导向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