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情”这个词可能一直有误解。
都在说中国是人情社会,刚刚还在说不喜欢人情,厌恶人情,可没有人情的社会是可怕的。
厌恶的是什么,应该是过了度吧,人情过了度,不公平不公正就出现了。
oh,状态一直起伏不定,今天很down的,譬如这篇文章,通篇不想出现“我”,但是昨天对猫短篇《无解与分解》的评文里,好多的“我”,所以保存之后删了。
可实际上,有没有“我”不还是我?
本认为网上的文字对观察一个人是有偏颇的,所以可以塑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自我形象,有时候沉稳一点,有时候好像还挺诙谐,有时候直接,有时候含蓄,有时候孬……本以为那都不是自己,现在才明白,那都是自己——“我”是什么人,在字里行间,一定有现实生活中人物性格的惯性,这个惯性是避免不了的,这是所谓人性能够成立的基础。
一个健全的人,或许应该有一个外在的性格主线,然后面对不同的情况可以有不同的个性。
一下从很高的high点,跌落到很down,这是不正常的,如此的缘由很简单,生活不稳定。按污流的话说,叫穷困潦倒。不一样的是,污流的精神世界很富足。
昨晚还开玩笑,说艾尔登没在文评中很高兴,可实际上,这位年轻人的思想见地很深;幻亦痕也是,他身上的那种干净,让人舒服极了。
前几天在帖子里,跟猫索要关注的时候,“花花点点”大概说:可以把我让出去,没关系的。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是往下沉的,高尚与卑劣竟然出现在一块。
要说文字最有共鸣的,是老周,上个月的某一天,把他的“周水水”系列日更全追完,看得太爽了,后面还跑去催更。
司令和荒村,智慧。以上的他们是我见过极为纯真的人,包括俏皮的曦阅。
整个简书最爱慕的,便是猫了。爱慕两个字是神圣的,喜爱、仰慕,发自内心的——她有趣又温柔,她写小说就跟喝水吃饭一样容易……只不过因为伯乐的身份问题,容易被理解成拍马屁。然而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稚幼,或许已经磨灭了原本人心里的一点点好感。虽然,她如果看到这,基于自身的善良或许也会释怀或理解,但这不是自己消磨人家耐性的理由。
生活嘛,原本要简单的;文字嘛,原本也要简单的;人,就更要简单和纯粹了——这也是爱慕的理由。可难免有那么些个复杂的时刻,人失真了,不成佛不成鬼,佛也好鬼也好,都是纯粹的。很多时候,人还不如鬼。
本不是一个悲观的人,对于认为不恰当的事和话,常常选择删除,可既然已经留下痕迹,就像那看到的“16个人”,实际上已经在某些人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了,又何必自欺欺人。
感受不对的时候,其实是两种情况,一是忙碌,无心思索;二是疲惫,脑子失真。它们有时候是一致的,有时候却不是。这时,是该远离输出的,只需要输入,远离简书去阅读,让一切慢下来。
至于人情,维持个度吧。
人是什么?打出这四个字是无意识的,因而要作答时,脑子空空。可因为空反而有了答案——
镜花水月,人啥也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