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爱

作者: 8bda74e7336c | 来源:发表于2018-11-21 12:33 被阅读5次

    我们需要足够好的妈妈,也需要足够好的爸爸。

    涉及父亲题材的电影有许多,《千里走单骑》就是一部经典之作,而今天我却想借助不久前看的一部电影《White God》(白色上帝),谈一谈自己对于父亲和爱的理解。

    看完《White God》后仍然很难对它进行归类,说它写实却不现实,说它艺术又略带血腥,让人感觉温暖又尽显悲凉的格调,着实让我难以给它一个具体的标签。甚至严格说来,这并不是一个讲述父与子的故事,说它和父亲有关,也不过是莉莉的父亲拒绝女儿将爱狗哈根带回家,之后便发生了一系列事件:狗狗被遗弃在车水马龙的大街,在流浪狗的帮助下逃离动物收容所工作人员的追捕,被流浪汉救下卖给黑市的斗狗人,从对人亲近毫无无防范的哈根变成一头极具攻击性和战斗力的“军队”领袖;原本就不怎么亲密的父女更是话少的可怜,直至莉莉参加聚会,被搜出药丸查出尿检阳性的那一刻,一直以来试图维持规范和权威的父亲开始表现出了不同,并在与哈根军团的对抗时,展现出了深藏于心底的对于女儿的爱……

    场景1

    离异,在屠宰场做质检员的父亲(请原谅我没有记住他的名字)在给检验合格的牲畜盖上印章后,在洗手间发现自己身上沾了一滴血,无论怎样清洗,痕迹依旧。那滴痕就好比他的人生,人到中年,婚姻失败,事业进入瓶颈(称自己不再是教授),每天重复着一样的工作,一副衰败的模样。而即便是这样一位父亲,在经历沮丧和失落后,仍颇具童心的吹起了泡泡,也许能支撑他在这种生活境地下安心立命的是心中可爱童趣的女儿形象。但是在前妻将女儿送到自家暂住三个月的时候,父女的关系却又是另一番模样。

    场景2

    带女儿和哈根回家的当晚就被女房东告知不能养狗,要交申请、要交税、要……叫嚣着不会为前妻的东西付一毛钱的父亲要让女儿把狗送到收容所。女儿拒绝父亲的要求,并把狗带去乐队,排练中途冲出来的狗狗搅乱了训练,女儿也被领队停课。父亲找到独自出去一天的女儿,并在途中将狗丢在马路上,当狗狗哈根意识到自己被遗弃后,从乖乖听话的蹲着到不顾一切的冲向马路追逐远去的汽车。哈根和汽车之间的距离,成了后来的莉莉和父亲之间的距离,虽然他们身处一室,却心系别处。

    场景3

    在去收容所和广告张贴寻狗失败之后,莉莉主动跟乐队的组员提出想要参加聚会,试图了解和进入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交响乐和灯光的变换后,迎来的是警察和开始转变行为的父亲:提议养一只狗,在工作日请假陪着女儿,也许这些就是他所能想到的和女儿亲近的方法。只是在发生了哈根的事情之后,这迟来的关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这一点和很多父子/父女关系都很相似,父亲是权威、规范和社会化的代表,他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即便是关心和呵护有时常常用贯彻权力的方式来传达。这种方式在青春期之前通常能够奏效,但是在热血的青春期来临的时候,往往会适得其反。莉莉的父亲,交响乐的老师,他们多数时候是运用传达命令的方式在和莉莉沟通,而带来的就是疏远的父女关系,和冲突的师生关系。若不是那一曲交响乐,若不是哈根军团的复仇时不畏生死的守护,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化解彼此之间的嫌隙。

    一直以来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大,许多孩子在一生中都会把父亲视为自己的偶像或死敌,这往往与父亲帮助我们建立规范、学习约束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父性角色的缺失也是现在很多家庭常见的现象:妈妈和孩子会在不经意间结成联盟,将父亲排除在外,这就要求父亲要能以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重新投入家庭中。如此看来,父亲确实不易当,祝愿他们能够享受“成为父亲”的漫长征途。

    作者:伊理雅通心理心理咨询师 李会会

    推荐阅读:阿德勒《父亲的作用》

    -------------------------------------------------------------------------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与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oq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