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教学勇气》第一章之《教学与真我》。文章首先亮明观点: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接着强调这里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既和我们的长处与潜力有关,也和我们的短处与局限,感伤与恐惧有关。正确的自我认同会为我们的人生助力。
文中说自我认同是指一种不断演变的与自我相关的联系进程。在此进程中,构成我人生的所有要素汇聚相交而形成神秘的自我。两本书比较了一下,还是不太明白,刚刚百度了一下,自我认同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首先提出来的一个心理学概念,也被称为自我的同一性。简单地说就是:你知道自己是谁,并且对所认知的自己,抱有一种持续的、稳定的认同感。有一种现象叫“投射性认同”,就是你把外界环境对你的影响和评价内化为你的自我认知的过程。孩子最容易受外界影响,作为父母老师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语言,有些话会直接导致孩子对自我认同不准确。
作者说的自我完善是指,我无论怎样都是一个整体,每当各种要素交汇一处来塑造和改变我的人生模式时,我是能够发现这种整体性,通过追求自我完善日益完整,承认不管什么样的我都是一个整体。
说真的关于这两个概念的几段文字我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才领会出一点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接下来作者举了两个例子来阐述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的精微之处。艾伦和埃里克家庭背景、自身素养、学习经历、工作环境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按说两个人该有差不多相似的自我认同了吧,但事实时两个人后来的路截然不同。艾伦的课堂像一个能工巧匠在打造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每个环节都很讲究都很精致,精雕细刻严丝合缝,这样的教学基于他完整的自我认同。在完整的不分裂的自我中,编织了一张具有凝聚力的大网,把学生学科和自我通通编织到一起。
而埃里克整个状态是紧张的,课堂上他总是批评别人而且非常武断。表面上他跟一般的知识分子没什么区别,但在内心深处,他总是感觉自己不属于那个层次的群体。学术生涯使他痛苦,并且他把同样的伤痛加给学生。埃里克的自我是一分为二相互内斗的自我。居家时埃里克如鱼得水恬淡而自信,是真我的状态,而课堂上的埃里克完全是另一种模样。内心世界的冲突很容易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去,使他的课堂成了战争而不是艺术。
最后的结果是艾伦的自我在教学生涯中日益壮大,他做的工作叫人看起来赏心悦目,而埃里克的自我却在教学生涯中日趋萎缩,改行或许才是他自我完善的唯一出路。
最后作者由甘地的话引出自我完善的方式,从体验中去感悟,选择增添我们活力的联系,避开压抑或摧毁我们活力的联系。体验是有风险的,因为很多东西是未知的,我们不知道谁会激发谁会摧毁,但体验又是必须的,还要根据体验结果做出选择。
一年又一年,面对教学中一次又一次的相遇,我们要记得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无论怎样都不能丢失了自己的心灵。真心爱自己爱工作,不迷失不动摇不戴面具,沧海桑田岁月流转都做真实的自己。树立师生共同体意识,教学与我共同体意识,用真心做教育,教会孩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编一张活力四射的生命之网。认真挑起本该肩负的重担,努力走好脚下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