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区是孩子们通过手脑并用操作材料进行思维活动的场所,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有效载体。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材料承载着教育价值,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主要因素。但每当有新材料投放到益智区时,孩子们都会来问:“老师,这个怎么玩?”该如何诱导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呢?
一、充分利用孩子们熟悉的材料
上学期孩子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相邻两数的关系,但在前两周跟孩子们的谈论中发现,有的孩子对“7比6大1和6比7小1”的关系还是没理解。看到益智区的墙上还空着,我就做了下面这种数字线,把1到27的数字卡片(中间有的数字是故意缺失的,希望孩子们发现等距离间隔)无序地贴到了墙上。数字线上每个间隔的距离都是一样的。数字卡片和孩子们毛巾和水杯架上贴的数字卡片是一样的,孩子们对这些卡片已经非常熟悉了。孩子们在没有被告知怎么玩的情况下就开始给这些数字排序,给中间缺失的数字空出间隔。两个孩子不断讨论着缺失的数字距离前面的数字是几个间隔,距离后面的数字是几个间隔。而且他们还不断去跟水杯架上的标志做对比,寻找到底是缺了谁的小标志。

这个墙上游戏使用了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数字卡片,在水杯架及毛巾架上数字卡片的经验基础上,孩子们开始主动给数字排序。缺失的数字和等距离间隔给了孩子们谈论相邻数字间关系的条件,使孩子们能自己发现相邻数字间的关系。
二、利用多学科信息,支持孩子们自由探索材料
之前为了让孩子们能加强对10以内数的感知,设计了目标明确的“晾衣服”活动。让孩子们根据衣服上原点的数目选择夹子上相对应的数字,把衣服夹住挂在晾衣杆上,以达到联系点数和理解数字意义的目的。孩子们一旦完成任务就会马上去玩别的材料,此活动的持续性不高。
“车牌带我去旅游”是上两周刚投放的材料,里面有各种车牌。孩子们对车牌有一定的经验:之前让孩子们对自己家的车做过数字大调查,观察大鼻子校车和吊车的时候,老师也提到了一些有关车牌颜色的信息。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发现了这些车牌里的很多小秘密:车牌的颜色代表不同种类的车(基于已有经验进行推测);车牌的最前面两个字代表这个车是来自哪里的(基于盒子里的符号信息进行推测);除了三个车牌外,其余所有车牌里都有两个字母三个数字(从车牌上的信息中发现规律);所有车牌里的数字都不一样(从车牌上的信息中发现规律)。孩子们已经从多个角度对这些车牌进行分类,接下来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对车牌里的数字进行大小比较游戏等。

孩子们在这跟这些材料互动的时候,并没有告知孩子们怎么玩,而是鼓励孩子们自己发现玩法。孩子们表现出了一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但还需老师的提醒才能发现隐藏在材料里的能支持不同游戏的信息,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对信息利用的敏感度还有待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