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戏说历史民俗,却又字字珠玑

戏说历史民俗,却又字字珠玑

作者: 西达雅 | 来源:发表于2018-09-20 10:41 被阅读271次

    提起郭德纲,了解他的人,会觉得他才华横溢,不仅相声说得好、文化底蕴浓,又过得丰富有趣、能够谈笑风生。而不了解他的人,可能对他的认识,就只停留在八卦新闻里,他和林志颖的正面头像对比照上,感叹于他二人虽是同龄,却一个长得太着急,另一个天生童颜。

    不论如何,这都不影响郭德纲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火爆程度,我们也都不难发现他其实是一个能让大家捧腹大笑的人。他写的这一本《郭论》,在某种意义上,也让我们在他对历史、民俗的精彩解读中,不自觉地笑出声来。

    这本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郭论》,戏说了明清不为人知的历史,趣味解读了市井文化的深刻内涵……通过郭德纲的解读,读者能看到一种洞察人生,烛映世变,寓哲理于故事中的深入浅出。

    在笔者看来,这本《郭论》,与其说是郭德纲老师在笑谈历史民俗,倒不如说是他在展示自己人生阅历的积淀,因为每一段解读中,你都能看到他所看到的不一样的历史,观点之独特,语言之幽默,非常难得。

    就比如他解读使用筷子的风俗时认为,不能做一大把放桌上散开,长短不一地摆放着,因为那意味着“三长两短”。如何解读“三长两短”这个成语呢?他说到:“这个词代表了死亡,在过去,有人死了,得装进棺材里,并不火化,但是人们并不知道棺材板到底有多少块板,前后是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的是三块长木板,这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好的棺材刚好就是三长两短,所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三长两短就说明一个人不好了,要死了,筷子也是这样,如果把一大把筷子撒出来,有长有短也是不吉利的。”

    读罢,是不是觉得既感觉有趣,又长了知识,这就是作者语言的魅力。 作为一个相声演员,最重要的技能是说学逗唱,而郭德纲将这个技能掌握得深入骨髓,所以写出来的文字也一如他在舞台上的表演,风趣幽默。

    这本书没有分章节,但是却有三大块明显的主题,第一块是捡史,第二块是论俗,第三块是歪批,各部分互相穿插排版。捡史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说,论俗是对我们风俗习惯的趣谈,歪批则是对经典名著的重新解读。历史的隐情有哪些?使用筷子又蕴含着怎样的天地?《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儿女情长到底有多长?让人充满了好奇。

    郭德纲在这本书中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低,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学生,所以写点什么说点什么,都是为了学习,不会的就去问,不懂的就看书,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成才的。一如他所言,正是有这样的心态,他才能在1981年,才8岁的年纪就投身艺坛,1996年创办北京德云社,并且成功培养了很多相声界的优秀弟子。

    郭德纲说相声、讲评书、唱戏、拍电影、拍电视剧、主持节目等等,无一不涉猎,无一不通。在他们那个年代,他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他既是通才,也是专才,因为他所涉猎的行业,都会竭尽全力把它做到极致和精专。

    市面上也有很多趣说历史民俗的书籍,比如《明朝那些事儿》《易中天品三国》,但是他们都把作者自己放在了讲述者的身份,游离于历史之外讲故事。《郭论》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于,作者没有把自己抽离在历史之外,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解读这些故事,说得对不对另说,但是是符合了作者本心的论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戏说历史民俗,却又字字珠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rb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