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80后都是踏踏实实干工作的两代人。他们的单位讲求的是奉献,吃苦耐劳,认真细致。力争把每一份工作做到位,而且要做得比要求的更好。他们在向踏实、认真细致,要效率,要成绩。所以这两代人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中流砥柱。
现在的90后到了风华正茂之时,开始步入职场,这一代人却显示出了他们的独特性,他们开始争取个人的利益,讲究付出与价值对等,敢于挑战权威,不愿意加班,下班时间到就结束工作时间,不愿让工作挤占他的业余时间。可是有些工作它就是有延续性,不可能截然断了。可九零后不会这么想。
说说教师这个行业,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真的需要特殊的付出。尤其是一名高中老师,高中语文老师,要想成熟成长,必须要花费大量的心血,一遍又一遍的历练,才可能把高中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掌握个七七八八。这时你还是不敢自信满满地说,你把教材理解透彻了,知识都掌握了。不存在这种情况。
因为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天广地阔,敢打包票,没有哪个人敢说把生活都弄懂了。语文知识也是千变万化,常教常新,再加上教材不断变化,语文老师需要不断地持续地去学习。
一个初到高中教语文的老师,必须从高一到高三带过两轮高三之后,才能对高中的教材体系熟悉在胸,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能掌握怎样能让学生学的更轻松,更有效的技巧方法。而这些知识的积淀,能力的获得离不开时间的加持。没有时间的积累,绝对不可能。时间花在哪儿,成绩就在哪儿。
可是一个刚走上高中讲台的九五后,却不愿坐班,不愿听课,不愿向老教师请教,也不愿意写祥案。这样的工作态度,如何在教学上快速成长?如何在高中讲台上走得长远?
当老师自己没有成长的自觉,学习的自觉,如何站得稳讲台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