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马东专访周杰伦和方文山
周杰伦与方文山
周星驰与吴孟达
福尔摩斯与华生
公开的秘密:空间感+画面性
马:周杰伦说,在你的身上,他看到的变化特别大,可能是这些年来他看到身边的朋友变化最大的一位,这种变化,您自己觉得是什么?
方:我觉得是一种成长吧,因为刚开始来台北发展,那个时候因为生活经验各方面没有很成熟,因为缺乏一种自信,所有你很多事情都是畏畏缩缩的,你可能就不是能侃侃而谈,亦或者是他所谓的改变,应该是我的一种成长。
马:看您的歌词,很多人都说,方文山辞藻非常华美,然后说,看起来,他一定是国文的功底非常好、家庭背景应该是与此相关。有很多人有可能会直接猜测说,方先生是不是诗书门第。但是,当我们进一步去看您的资料的时候,却发现,其实您,生长在一个普通的蓝领家庭。
方:对,没错。
马:这种背景下,怎么会使您会对文字产生兴趣的呢?
方:有时候,你对一种知识的吸收,是自我兴趣的一种要求。我觉得那种动机跟动力会很强。比如说,应该举例说,我求学阶段,我可能会喜欢看课外书。那我所谓的课外书可能有诗集,还有像宋词,像李清照,李煜的一些诗的那种宋词的作品,我也很喜欢。我去阅读它们的时候,我不晓得说,它以后对我的职业背景有没有影响,我根本就不晓得。后来因为我刚好姻缘机会进了唱片公司工作,我发现说,当初吸收的那些东西,慢慢的会出现或融化在作品里面。那我就发现说,其实阅读这件事很重要,因为阅读对我而言,就是那种投资报酬率最高的行为。今天一个人,他可能呕心沥血,可能说三年五年写一本书,可是你可以花一定的金额,跟一定的时间,或一个礼拜两个礼拜,你就把他的观察跟他的心得化为己有(用)。那我觉得这是很划算的一种投资,我觉得我那些作品应该是来自于早期阅读的一些经验,跟家庭的背景,其实没有太大的关联。
马:在进到这一行之前,您在做什么?
方:我在桃园,就是台北近郊的一个城镇做那种防盗系统的维修,其实那个工作有点像水电工。那我就觉得说文字的创作,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那我就刚好有一个因缘机会,有一个机会可以进入唱片圈,因为你之前有累积作品,你有大量的阅读。刚好进来的时候,你就把那些之前吸收的东西就反刍出来,然后呈现在作品上。
马:你内心有了这个从事文字工作的这种萌芽,你怎么走出的第一步?
方:我是去参加编剧班,然后写了一些剧本,可是我觉得后面的那个课程对我来讲有一些意义。因为它会教到你视觉的东西,那我相当程度上,蒙太奇那种剪接的理论,我就把它运用在歌词里面。用剪接的效果,像我有一首歌叫《爱在西元前》,可能第一句话是,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三千七百多年。可是这句话,其实是一个历史的叙述句,它跟唐太宗贞观元年,黄河泛滥,民不聊生,它其实是历史的叙述句,可是因为有第二句把它白话了,而且有人称代名词,就是你在橱窗前凝视着碑文的字眼,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让我深爱的脸,我把它跳跃回来了。其实我觉得那时候去学编辑,对我来讲有一定的意义在。
马:这立刻产生了画面感,有了一种,就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刻板的一段叙述,但是加上了第一人称,加上了人称代词,加上了心境,加上了状态,加上了环境,立刻就生动了。
马:有人说方文山的歌词特别拼接,我自己在想,方文山的创作应该是什么样?
方:我觉得应该是说,我主题设定的空间感很强,所有你会发现,这里面怎么很多画面感的东西,比如说,我今天写《青花瓷》,它里面就会有宣纸,然后就会有釉色,然后就会有泼墨山水,就是说它有点像视觉上的东西。那之所以喜欢这样的创造,是因为那时候我进来唱片公司,我发现说有一些作品是情绪的字眼。可能我喜欢你,可他并不晓得说,我说在怎么时空背景下喜欢你,是在雨季过后的第二个礼拜吗?还是在铁道旁的废墟,还是在自家的餐厅,在一个阳台,没有交代。那我发现说,其实你在作品里面做一个空间感的描述跟交代会比较好,因为听歌的人,会比较容易进入那个时空。所有我的歌词,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我会强调空间感跟画面性,交代周遭的环境。
未记录完,,,,自行看采访视频:《文化视点》马东专访周杰伦和方文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