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三问。
南开MBA面试问题,
1935年9月17日,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在新学年“始业式”上提出“爱国三问”,让师生自省自励,影响深远。这三问就是: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2019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时指出,张校长的这三问是时代之问,是未来之问。(1)请结合当今时代变化,谈谈你对“爱国三问”的理解。(2)如果你被南开大学MBA项目录取,你在读期间将通过何种行动来对“爱国三问”做出自己的回答。
最近研究生提前面试,每年都从张伯苓的遗言里拎出一句话或几句话,作为考题,这就是我们从小就熟极而留的命题论文。要求是紧跟时事热点,切合时代需要,彰显时代精神。
首先,考生的思考必须来自于材料内容,明确关键词“爱国三问”。任务指令“你有怎样的回答”对文章内容进行了限制,考生需要围绕“爱国”的中心思想,对“爱国三问”进行回答。本材料降低了审题难度,却加强了对考生思辨思维的考查。“爱国三问”从表面上来看极易回答,但部分考生的作文中会出现一个问题:浅层次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愿意中国好”。但是,这三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三个问题的被诘问的对象都是“你”,即考生自己。这是对考生的内心拷问,是在当前国家周边政治环境相对比较差的条件下,对自己内心的一种审视。
说难听点,就是要让你触及灵魂的写出你对爱祖国的维度,标尺和方法。这也是作为一个未来的MBA的候选人,必须具备的分析事物的基本逻辑。
要想写出优质的文章,考生需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辩证思考。既体现对“爱国三问”的多层次思考,又回到自身,完成其对个人思想成长的引领。如此才能避免泛泛地回答“爱国三问”,体现出当代青年对当下社会的关注,对国情的关心,体现出较为成熟的思考能力。
曾经,我以为自己了解中国,当到听见张伯苓老校长的问题,我才知道回答它要深思、要自豪、要坚定!
“你是中国人吗?”面对此问题,想必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我们有着相同的国籍,都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但是近来社会上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他们是反动分子,是乱港暴民,不安分的他们在大庭广众下侮辱国旗、国徽;躁动的他们煽动群众脱离中国,支持“港独”。一次次破坏香港的和平,不珍惜“和平统一”的来之不易。不禁让人发问:“那些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就一定是中国人吗?”我想,真正的中国人不应轻易被蒙蔽双眼,那些在民族危难时挺身而出的人才是正正的中国人。那些疫情的吹哨人,坚定走向个方舱医院的逆行者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你是中国人吗?”这个问题似浅实深。
在叙利亚撤侨的时候,很多人丢失了护照,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灵机一动,会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就是中国人,当我看到通胞操着五音不全的南腔北调唱着起来,起来,起来。我不禁泪目,这一瞬间,他们都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有一个强大的中国人而自豪。
“你爱中国吗?”又一个问题。
当撤侨的侨民回到祖国,亲吻脚下的大地的时候,他一定是深深热爱这个国家的。
解析“爱国”的含义,可以是一句简单而真挚的“我爱你,中国”,也可以是担当、是自强、是奋斗、是奉献。在疫情爆发期间,中国控制了疫情。很多精英千方百计往国内钻,很多人是对生命的渴望,但是故意的千里投毒,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不爱国,只是利用了自己的肤色而已。
“你愿意中国好吗?”能为祖国奉献一生,是骄傲也是美德。
为了延续中国过去的辉煌,书写中国未来的华章,我们应发愤图强,让中国更好!古有苏武牧羊,生为汉朝人,死做汉朝魂;今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国安身才安,而如今,国家的安定发展任重而道远,人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同样要经风历雨、百炼成钢。爱国者该有浩浩深情,怀抱祖国的昨天、当下与明天;爱国者该有巍巍精神,能舍小家为大家。能为桨,渡中国永恒传承;能为舟,领中国千帆竞发。将“爱国三问”一代代问下去,而我用手捂住我心脏的位置,无悔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愿中国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