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毛莉、刘云云是从小学到初中一路走来的同学,又是成绩排名考前的优等生,中考结束后,三个人不约而同地参加了当年县里团委举办的夏令营,和整个地区的优等毕业生近距离接触——他们将在同一所高中度过三年的学习生涯。
夏令营活动期限为15天,路线为家乡——西安古城——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成都——家乡,主题就是让这些学生近距离接触每个城市的高校。
活动结束后,他们便进入了紧张有序的高中生活。一年之后的文理分科中,徐静、毛莉选择了理科,而刘云云则选择了文科,他们在自己所选的领域里奋斗着、争取着、向往着。
时光荏苒,转眼间高中生活就要结束了,过五关斩六将走向了高考这座独木桥。
让人欣慰的是这三个孩子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估分比较理想 ,但报志愿的时候,孩子们谢绝了父母和亲人的建议,报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
徐静
成绩比较理想,父母希望她读西安交大,但是徐静虽然是个理科生,却热衷于财会和金融。
无论父母怎样做工作,她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最后以“西安离家乡太近”为理由,去了她心仪的财经学院,并且读了本校的研究生,最后成了一名金融专业人员,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如鱼得水。
毛莉
成绩和徐静差不多,妈妈希望她读北京的大学,北京是妈妈的执念。
而毛莉坚持自己的想法:
如果考不上北京的名校,去北京读大学,不过是拿高分砸一个在北京读书的名气。
最后毛莉读了南方一所工科大学的材料专业。
刘云云
刘云云是典型的乖乖女,但是在关键时刻,却能坚持自己的梦乡。
高考的时候,当老板的叔叔希望她能成为自己的校友,将来和自己做同一专业,还能提携她一把,却被刘云云婉拒了。
经过再三考虑,刘云云去了她喜欢的南京城,读了自己喜欢的专业。
大学毕业的时候,父母希望刘云云回到家乡的司法系统工作,而刘云云却去了一线城市的律师事务所。
这几个孩子只是众多孩子中的个例,他们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走出去看了外面的世界,开阔了眼界。在决定个人命运的高考面前,选择了自己的人身,也为后期的职场生涯奠定了基础。
试想一下:
如果这几个孩子一直呆在自己所在的区域里,没有看到过外面的世界,也许她们会听取父母和亲人的建议,读大学,读亲人们选定的专业,按亲人们指定的方向,度过后半生。
不是父母不爱孩子,也不是父母不为孩子考虑,但毕竟生活是自己的,自己有选择地权力。但选择地权力面前,自己的眼界要开阔,而开阔眼界的前提是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眼界开阔后,看问题的眼光就是开阔的,在多种选择面前,他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而不是父母亲人所渴望的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24360287/e554163a4e9b5f0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