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端看人性,B端看行业,想看两不厌。
2018年,短视频突然大火。快手不说,光是抖音就聚集了一大波流量,如今日活已过2.5Y,月活达5Y(牛鼻了),带动了整个短视频自媒体行业的繁荣发展,特别是排名靠前的几家MCN机构,动不动手握几百上千万粉丝的抖音大V,依靠多点连线的流量矩阵打法,更是攫取了上亿量级的粉丝。
基于这种行业背景下,上东家启动了一个短视频数据分析SaaS平台项目。比起网络声量浩大的TooBigData,卡思指数,西瓜短视频指数,我们算是起步晚了的。当然,在后面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内,平台主要功能尽数研发上线,相较于前面几家平台,他们有的功能,我们基本也都具备,比之后起直追的抖大大、爱豆数据,起码领先了一两个身位。一言概之,我们是市面上少数几家短视频数据分析平台之一,处于中游地位,但是还未盈利,当然能够盈利的平台几乎还没有。
至于平台定位和目标用户,市场上与短视频相关的客户群体有:MCN机构,广告公司,小B公司,自媒体达人,素人等。对接MCN机构需要很强的商务能力,这方面卡思有很大的优势,因而平台的切入用户是那些小B公司和自媒体散户,这一点和西瓜短视频难免存在一定交集。 赛道已定,再之后,就要看各家产品后续的创新、运营和推广能力啦。
中间,迫于压力,产品的定位左右摇摆,先是短视频物料发布任务平台,广告撮合平台.....在推广层面,依靠最开始的代理商制度,二级分销,确实可以带来第一波的流量,但是第一批流量能否留住,以及吸引第二波,还要看产品本身传递的价值和服务。很遗憾,我们表现不好,很真实了。 这里提一下,代理商务必是那些掌握有大量短视频人脉资源的机构或公司,例如我们找的是抖音四大服务商之一XX、短视频培训机构、某某地区短视频达人,然后多参加线下沙龙以及其它同行交流活动,争取混个脸熟。
当最后不再烧钱的时候,产品也就支持不下去了。我也和其它产品经理总结过失败的原因:首先,代理商的拉新能力还不错,一天可以带来几百个注册(注意对于B端产品来说已经很赞了,毕竟客单价高),但是我们的留存做得不好。
1)入局稍晚,蛋糕先被西瓜、TBD、卡思瓜分,客户一旦购买了这家的服务,就很难再购买其他家的,毕竟购买成本和使用周期写在那里,而且B端用户在选择购买时还有一个决策链的问题。
2)技术水准跟不上同行,经常出现数据问题。经常性的数据缺失问题,我也不好吐槽研发团队,但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产品也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无解,技术性产品的服务水平永远是需要大力维持的,这只是合格线而已。
3)产品的整体体验和数据价值的呈现方面,很难与同行比肩。没有在第一时间就抓住用户眼球或注意力,导致用户这次使用,下次用不用都一样,缺乏真正打动用户的核心功能,这就很尴尬。
4)尚未形成口碑。原来还想利用小程序的裂变传播能力,来一个用户自传播或病毒传播,但是用户凭什么分享你的小程序?强制分享自然是不可能的,诱惑分享也有分享。这里并没有好好去思考分享场景,而是幼稚认为用户觉得好就会热情分享,错了。
留存这东西怎么说呢?就是你先得有让用户挪不开眼的功能吧,切切实实解决他们的某一个刚需或痛需,然后才来观察后台数据,发现说三日留存不好,周留存不好,那就针对那些可能流失用户,推送push呗。基于留存问题,我们也通过微信公众号以模板消息形式推送数据日报、竞品日报,但这些都治标不治本。原因我想你也懂得。
做好留存之后,顺理成章就付费嘛。其实,转化和留存之间不一定有先后顺序(3A2R模型更重视拉新,淡化留存转化),也可能是先行转化之后,留存也顺势提高,你想钱都花在那里,不用可亏了。当然,转化也要看产品提供商的面子,到底是金装还是塑料做的,这里说的就是产品对外流露出来的魅力,客户体对你的产品一番之后,轻而易举就相信了你,乖乖缴费,这除了是产品的魅力,也是公信力的一个体现。可能,这里说的有点虚,可不就是忽悠嘛(后面再总结一个B端用户付费模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