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进入生态系统的组成一节的学习。课前我做好课件,选了一张热带森林的照片,插入了一首《森林之歌》的音乐。
记得我以前上这一课的时候,大概思路也是这样,通过让学生走进森林,发现森林中会遇到什么?学生一边说,我就一边写到黑板上,再让学生对这些遇到的事物进行分类,最后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记得上一届教初一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就是有学生上课的时候学蛙叫、学鸟鸣,学野生动物吼叫,成为一些特别生动有趣的、记忆深刻的课。今天会上成什么样子呢?
还是一组森林的图片,还是那首美妙动听的森林之歌。我让学生假设我们置身在森林当中,会有什么发现?你把发现了的东西写到黑板上。刚开始学生有点不好意思,我就先示范一下,比如老师走到森林当中发现了蝴蝶,在黑板上写下蝴蝶两个字,让学生可以不用举手直接到黑板上来随便写。结果学生就像一下子被释放的感觉,争相跑到讲台上,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们认为会遇到的东西。



一转眼的功夫,学生就把黑板写满了。那一刻,学生的天性得到了完全的释放,自由、随意、开心。学生想到了某一种生物或者可爱的小动物,眼睛里都挂着笑容,而坐在下面的学生看到同学写的各种新奇的生物,或者他们所认识的生物也非常开心。我让学生迅速回归安静,开始给学生讲述。
“看来这一片森林真是丰富多彩,各种植物各种动物应有尽有,甚至既有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又有北方森林中独有的生物。这大概是一个人工森林吧。”我没有去给学生一一分析,黑板上写的这些东西是不是都存在,只是告诉学生,假设黑板上你们写的这些东西全部是真实存在的,它们就在一片大森林当中,说明这个森林非常的丰富多彩。现在需要做的一件事是,我想请你们把黑板上的这些东西进行分类。可以先想想怎么分类,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
学生开始阐述他们各自的分类方法。有的说可以按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来进行分类,有的说可以按照食肉的、食草的动物进行分类,有的说可以分成植物和动物,有的说可以分成生物和非生物,有的说可以按照有的是宠物、有的不是宠物而是野生动物来进行划分,也有的说按照能吃的和不能吃的进行分类。这分类的方法可真多啊,究竟怎样的分类是最合理的,能够把黑板上所写的这一切东西都分进来?最后一致的意见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非生物包括学生写的石头,水,阳光空气土壤等等;生物又可以分成植物和动物。我问学生那蘑菇和木耳算植物呢,还是算动物?最后明确告诉学生,它们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们是单独的一类,叫真菌。另外还有一些眼睛所看不到的,又的的确确存在的、非常微小的细菌等生物。边分析,我一边就在黑板上形成了板书:

由此我们发现,在一片森林当中。有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等组成的生物。还有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这些生物和非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片森林,这一片森林我们就叫它是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出来了,我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且能够写出生态系统组成的几个方面。
再来分析生态系统当中各类生物,究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会想到生物和生物之间有竞争的关系,有捕食的关系,还有合作的关系,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学生的知识面这么广。其实我是想通过食物链。来说明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看来我的问题设计的不是那么合理,把学生引偏了。表扬学生知道的多,然后又问,还记不记得前面学过生物的特征中,首要的一个特征是什么?“生物需要营养物质”,此引导学生分析植物和动物如何获得营养物质呢?植物可以通过吸收土壤中的物质以及水分,还有空气中的物质,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所以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必须通过获取植物中的营养物质生存。有的同学说,有的动物是吃肉,吃鸡蛋。但肉从哪里来的,鸡蛋又是从哪来的?比如小鸟会吃虫子,他没有直接吃植物,但是虫子又是吃草的。所以归根到底,动物的生存一定离不开植物。那么在生态系统当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呢,就是消费者。再引导学生回忆生物的特征当中,还有一条是生物能生长和繁殖。一粒植物的小小的种子,它们可以发芽长大,长成一棵大树,又会形成新的更多的种子。动物也可以通过他们的方式来产生后代。为什么要生育后代呢?因为生物通过繁衍来延续种族,因为生物它是有一定寿命的,尽管有的生物的寿命会长一些,但没有长生不老的生物,所以他们需要通过生殖让自己的后代不断的延续下去。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那些老去的生物,也就是死去的生物,他们的尸体怎么办?会腐烂,不会在地球上尸骨如山。关键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会腐烂?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是细菌和真菌把他们的尸体、枯枝落叶进行了分解,分解后的物质又回到了大自然当中,又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所以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当中充当了什么角色呢?就是分解者。
以上内容是我和学生共同分析的。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些词汇,都是在我的启发诱导下,学生自己说出来的。再让学生回到课本,看课本上对这几个词汇的解释,学生就进一步明白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由此让学生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为了巩固生态系统的概念。后面设计了几道练习,一棵桃树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一条河流、一片麦田、一座山、一只鸟、一朵花,是不是生态系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熟悉生态系统的组成。
下课后,看到学生满面的笑容,有的学生还跑到前面来问了我很多的问题,感觉到他们对这堂课还是兴趣非常高的。不在于课件多么精彩,也不是音乐多么动听,而是在整个课堂当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类、去表达,所以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他们的积极性也就非常高,对概念的学习也就变得没有那么难了。
所以,课堂上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玩儿,一起学习,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反而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学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