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渡边淳一的《情人》,不知怎地,总是让我不禁联想起钱钟书的《围城》。
《情人》的深度肯定无法与钱老的《围城》相比,但其对人物心态细腻的描写,对于局里局外人物矛盾的激化,却足以望其项背。
《情人》——渡边淳一
对于修子而言,作为日本的独立女性,渴求的只是一份纯粹的爱情。这种爱情她找到了,不幸的是,对方是有夫之妇的远野。
三十三岁的修子为了这份爱情选择单身而忍受周围人的闲言碎语,为了这份爱情选择作为远野的情人存在而不去打扰对方的生活。
修子享受着与远野一周偶尔相处的几天,享受那干柴烈火般激情给自己带来的滋润,同时,修子却也享受自己独立空间的自由时光,享受蜷在沙发,喝上一杯咖啡或者啤酒,打开电视机看着自己喜欢电视节目的惬意。
直至远野结束自己婚姻而向修子求婚时,修子才深深的意识到,自己要仅仅是这份爱情,而不是共同的生活。偶尔的欢愉是让人心醉的,但长久的厮守却让她无法接受。于是,修子果断的拒绝了远野,因为这份纯粹的爱情由于远野的离婚而告终。
如今的社会节奏快而喧嚣,自己选择的婚姻往往不是让自己十分满意或是在工作中遇见与自己更加情投意合的知己,于是,情人这个身份便出现了。
与情人间不必分担生活的琐事,不必承担生活的责任,仅仅是感情与生理的共鸣即可。
刀郎《情人》演唱出了情人这一角色的美妙,Beyond的《情人》更将情人的角色演绎的文艺凄美。
但情人终归是情人,并不属于正大光明的类型。正如文中所说:“可是现实想一想,这也是修子黑夜中的一厢情愿。在白天的社会里,远野是有妻子的,远野是他妻子的丈夫,即使修子不想纠缠,他妻子还是会找她纠缠的。”
作为有着体面工作,有着不菲收入的知识分子,修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因此,对于自己的底线也是坚守的极其有原则。从不介入远野的私人生活,从不接受远野的经济补偿,因为修子知道,一旦守不住这些底线,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就会失去意义,那么,这份感情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而远野,这个事业有成的男人,却不知这一点而屡屡碰触修子的底线。先是给修子存有重金的银行卡作为生日礼物,再到因为修子而与妻子离婚,完完全全的触及了修子的尊严,因此,最终得到修子的拒绝也是必然。
情人,做的也要有艺术。
当然,这里的情人不是指那些为了某些目的而出卖自己的那类人。
这里的情人是纯粹的情人。我喜欢用纯粹这个词来形容这里的情人,因为没有任何目的性的存在。
不得不说,像修子这样有思想的女性实在是太少,因此情人做不好也就往往变了味道,变成了人们口中不屑的小三。
何谓情人?仅仅与你有着感情,但又不想介入你生活的人,才是情人。就像修子所想:我与远野的妻子甚至没有任何交集,井水不犯河水的平静的生活着。
渡边淳一笔下的修子,其细腻而知性的思想完完全全的展现在了读者的眼中。简单来说,这是对女性情人的完整剖析,将修子的思想变化,修子的感知变化娓娓道来,顺理成章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直至最后的反转给人以相应震撼。
《情人》这本书尽显了日本作家对人物细腻的心理描写,从而讲述了这样一个都市生活中越来越常见的感情状况,同时告诫着这类人,情人也要做得有艺术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