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礼记|大学(4)

礼记|大学(4)

作者: 岁聿其莫 | 来源:发表于2021-03-14 05:30 被阅读0次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 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 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 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康浩》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

    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

    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国家,国和家的关系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族社会时代,家是一个小小的王国,家长就是它的国王。国是一个大大的家,国王就是它的家长。因此,无论是国王还是家(族)长都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权力。因此,有君、臣、父、子的规范贯穿国与家。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理解,"治国必先齐其家"。

    不过,进入现代社会后,国已不允许实行家长制,另一方面,家也已大大地民主化。谁也不希望跟自己的父亲相处如侍奉君主,家应是爱的天堂,不仅君、臣、父、子的规范已成为过去,就是孝、悌观念也日渐式微,而且像弟子规这本书,对于孝子的举例反而让我看到了人性的恶,具体忘了是什么,只记得为了侍奉老父,饿死还是埋了孩子,读到这儿,我就恶心的不能再读下去,能扔多远扔多远吧。

    所以,丧失了"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的基本条件。而且,"其家不可教而能救人者"的现象也不是"无之",而是不难见到了,比如说,一个优秀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子女,一些当政官员的公子以身试法等等。这类事情屡见不鲜,令人深思。

    不过对普通民众来说,治国也太远,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好,把祖国未来的花朵教育好,就算为国家做贡献了。说到底,儒家学说为什么受多数君王喜爱,因为他让人顺,仁,好治理。

    读书要带着怀疑去读,就算不对,也算有思考,我自己从小到大是标准的乖乖女,老师说的都对,爸妈说的也听,现如今反而凡事都要打个问号了。

    前面所说的格物、致知,诚其意,正其心,修身,齐家,我倒是很赞同,至于以孝顺父母就可以治好国家,兄弟友爱就能治好国家,持怀疑态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礼记|大学(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fx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