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陈新代 | 浔阳街巷——延支山今昔

陈新代 | 浔阳街巷——延支山今昔

作者: 冯晓晖 | 来源:发表于2023-04-05 00:50 被阅读0次

    说明:“浔阳文史”系列发布老一辈九江文史专家们的文章,为的是使他们的研究成果得以更广泛传播。除修订个别标点,适当添加分段和图片外,编者不对文章做更多修改。为尊重原作者,文章首发于“浔阳叙话”公众号,再由编者的公众号“冯晓晖”转发。

    本篇选自2020年出版的浔阳文史参考资料丛书《浔阳轶闻》。

    陈新代(作者像)

    大多数九江人都知道延支山,它坐落在老城区西北,西邻西园,东靠都天巷,北近长江,是九江老城区内不多的几座山岭之一。清咸丰年间,山头上一度设有太平军的江防眺望所。光绪年间,两江总督端方在山头建“揖庐亭”。辛亥革命,九江光复时,在山头竖起了起义军的大旗,曾将“揖庐亭”改为“光复亭”。上世纪 80 年代重建后,山头这个亭子仍称“揖庐亭”。

    延支山这个名称的来历,《九江市地名志》介绍是因庐山山脉之延支而得名。一种说法是与周瑜的小乔所用的胭脂有关而名,所以又称胭脂山。这仅是美好的联想传说,因为三国时期,现九江城区尚未开发,寻阳或柴桑都不在这里,不存在小乔生活在这带尚未开发的地方。到隋朝将寻阳治所迁来湓口后,这一带才逐步开发繁华起来。

    民国时期的延支山和揖庐亭  编者配图

    延支山在古时,其实还有一段史料可考。岳飞孙子岳珂的笔记《晋盆杅》中载:“余居负山,在湓城(九江市区)之中”“庆元元年(1195 年)五月,大雨溃其巅,古冢出焉”。在另一篇《日官失职》的笔记中又载:“嘉定已巳(1209 年)五月辛亥,余里居晚浴,散步西圃,瞑色将至”。余家负山,是我家靠山的意思。表明岳珂的家居住在靠近山的九江城区之中,在这里晚上洗完澡,还能悠然地到西花圃去散步。

    在庆元年一次下大雨,山上塌方,露出了一座古墓。九江老城区内有座什么样的高地,能形成塌方的“山”,而且距“西圃”很近,傍晚洗完澡可以悠闲地来此散步呢?西圃这个地方,根据北宋陈舜俞《庐山记》卷一记载浪井的位置时说:“今井在衙城内之西圃”,而我们知道浪井是处于现在的西园,所谓的“衙城”,也就是原来的州衙,后来的市人委,现在的浔阳区政府(后迁长虹大道)。西园的浪井就在这座“衙城”的西边。因此,宋时的西圃就是现在的西园。

    原文配图

    再看九江老城区内的高地:梅绽坡、黄土坡,虽然有的距西园较近,但地势相对平缓,只能称“坡”,不能形成塌方;塔岭、土尔岭(老汽车站东面的干休所),称“岭”也并不高陡;眠羊山(和中广场南面南湖宾馆一带)、龙山虽称“山”,有的也高峻,但地处城南和城东,方位地望距岳珂描述甚远。高陡称山紧邻西园的只有延支山。据此考证,爱国英雄岳飞的孙子岳珂就曾居住在临近州衙的延支山这里。

    到后来延支山在九江城区内相对冷僻,据从小居住在延支山附近的某先生说,直到解放初期,延支山仍有坟墓存在,山脚下还有座小土地庙。当时的人们来延支山活动较多的是放风筝。从一幅 1963 年延支山的速写画来看,山上仅保留有那座孤零零的亭子,山腰上稀疏地生长些杨柳树,远处可看到当时的东风饭店殿式的屋顶。亭子旁有小孩在放牧小鹅,附近居民养的猪也爬上山来觅食,而戴草帽挑篼箕的人则在拾卖。这些场景不似在城区,但记录下的实况就是如此。

    1963年的延支山,陈新代绘  原文配图

    如今,城区的人口大量增加,即使是原来较冷僻的山地也是房屋层叠,开发商还挖去了部分山体,以前南、北两条路通山顶,现也只剩南面一条坡道可上山了。山头上尽管面积不大,人们仍利用这有限的空间,盖起了房屋,设立了一家延支山幼儿园。站在山上,被铁栏栅及许多建筑所围拥,已没有以前那种登高望远的感觉了。只有那座经历风雨,数度毁修的揖庐亭还顽强地坚守在那里,陪伴它的是两只被人冷落的古石狮。

    延支山上的揖庐亭  编者摄于2023年3月

    读后记:上世纪60年代以前,九江城内无高楼,延支山顶一直是九江老城商业区内最高之处,站在山上可以远眺庐山、回望长江、俯瞰城区,故成为九江人游玩赏景的去处。延支山的故事很多,编者也挖掘了些。比如,在70年前,毛主席第一次来九江,就登上过这座山,看九江城,望庐山。好像没人挖掘过这段故事,那就由我来写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新代 | 浔阳街巷——延支山今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he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