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把“学科方言”还原成“普通话”?
师生共同明确的学习
目标:本节课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
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空间、资源、策略、方法;
设计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判断问题的价值是关键;
从过程和方法切入,重视知识落实和能力提升:增加学生学习体验感;
关注学生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通过提供不同难度、不同类别的资源配置来支持个别体。
二、关键问题
1、课程如何实现有整合的丰富立体?
2、课程如何与学生的学情、兴趣、潜能、个性发展相契合?
3、课程如何引导学生与社会发展热点相联系?
4、学校如何让已有课程找到更多增长点?
5、课程如何为学生提供公平选择的机会?
6、课程如何打破学科与学校的边界?
三、变革目标
课程体系如何围绕办学愿景高水平调试?
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四、关键问题
1、怎样从规训体系走向学生自主管理体系?
2、怎样实现真正的全员全过程育人?
3、怎样看见并激活每一个孩子的优势潜能?
4、如何打造一个以动力系统为中心的班级?
5、如何推动家庭教育迈向以“学习型家庭”为中心?
五、教师培训体系如何立体设计?
1、通识目标:大的趋势与政策、社会时代的基因、教育面临的课题、职业生命的价值、技能进阶的路径;
2、梳理面向未来的学校发展行动模型,通过系列培训,全员激活对发展愿景的共识,植入学校转型发展的“总体概念图”和专业方向感;
3、以岗位职责+工具资源+系统培训+实操反思,夯实青年教师群体基础职责的底线标准:
4、以进阶目标+专业学习+团队教研+行动研究,激发成熟教师群体专业与协作的力量;
5、以提供展示机会+推动深度阅读+沉淀学术成果+训练表达与写作,帮助不同方向特质的杰出教师精准升维,迈向高位自主的发展空间。
六、学生如何提高制度化管理水平,扩展“依法自主管理”空间?
针对上述结构和机制,依旧相应法律法规,拟定学校依法管理的基础文本——学校章程
学校章程的形成与每一次修订,都要经过全体教代会审议通过,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核准备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