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二卷 周纪二
【原文】
赵肃侯薨,子武灵王立。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先问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
【译文】
赵国赵肃侯去世,其子即位为赵武灵王;设置“博闻师”的官职三人,又设左、右司过的官职三人。即位后先问候先王的贵臣肥义,增加了他的俸禄。
【材料解析】
赵武灵王在位的时候,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不断推动赵国军力日益强盛,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甚至可以和秦国相抗衡。后来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了“赵长城”。
赵武灵王在赵国鼎盛的时候为了专注于军国大事,主动把王位禅让给小儿子赵惠文王,自己被尊称为“主父”。后来心疼大儿子,为了弥补对大儿子的缺失,于是开始扶持对方,最后遭遇沙丘之乱,他被包围达三个月,在宫中得不到饮食,终于饿死在沙丘宫中,终年45岁。
赵武灵王初等王位时,就显示出卓越的政治眼光。公元前326年,他的父亲赵肃候去世,这位老兄在位时,曾经连续对外出兵,主导合纵打击魏国,成为当时的新霸主。
大家都知道,历朝历代,但凡是雄才伟略的君主,他手下都离不开一群顶尖人才的辅佐,所以说老君主去世,新君主上位,赵武灵王面对的是些有能力,有声望的老臣,这势必有一段时间是主弱臣强。
上述材料中,面对主弱臣强的局面,赵武灵王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情“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第二件事情就是去看望先王老臣肥义,并为其加官进爵。
赵武灵王为什么要重新设置这三个职位呢,其背后有什么含义?我们可以分析出这几点:
第一、拉拢一批人,建立自己的核心班底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团队,虽然赵武灵王继承王位,但是毕竟还只是个新人,很多老君主留下来的下属在工作上,跟他没怎么接触过,他对各方势力也不甚了解。如果他想做自己的事情,贸然调动人事选派自己熟悉的人,恐怕阻力重重。所以与其抢占别人手里已有的蛋糕,还不如多设立几个新岗位,一旦有人愿意站队,便容易收买人心。而且多出来的位置,算是赵武灵王的近臣,基本上可以天天跟他接触。领导身边的位置权力或许不大,但是可以借助领导的势力和权力来为自己谋利。
第二、成为自己的耳目,方便打听各路消息
从三个职位来看,博闻师、左右司过,更像老师、秘书、智囊这样的角色,设置这些新岗位,能够为赵武灵王提供很多信息,兼有耳目的功能。同时也不会过分稀释原有岗位的权力,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第三、将自己的权力之手渗透到各个角落
新领导上位,首先要做的是稳住的自己的权力,而权力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其一自己说的话有没有人听,愿不愿意按照你的意思办事,如果没有或者阴奉阳违,就算你高高在上也等于没有权力。
而设置新的岗位,相当于把自己的权力能够伸到各个角落,通过这些人为自己办事,如果这些下属跟其他领导发生矛盾,作为君主可以出面调解甚至有足够的理由制裁对方。但是如果没有自己信得过的下属,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干,弄不好发生利益冲突,就算领导、君主争赢了也会感到没意思,输掉就会更丢人。
此外对肥义的态度,赵武灵王重用做又有什么含义呢?
肥义是老君主最得力的重臣,简单来说就是位高权重影响力大。对于初登王位的赵武灵王而言,自己没有多少威信,而又有权贵在朝,主弱臣强,自己估计很难搞定这些人,所以需要依附对方从长计议。赵武灵王表示对肥义的尊重,有这几点考虑:
第一、表示尊重,稳住肥义。给肥义丰厚的待遇,让他亲近赵武灵王,同时让肥义顶在最前面对抗其他大臣,为自己分担风险和压力。这就是抓典型代表然后化解内部潜在的矛盾。
第二、多学多听。老君主在世时,赵武灵王只是儿臣,还没有出来抗事情,所以不在其位不谋其事。现在突然出来担当责任了,没有经验,肥义是老臣经验丰富,或许对方的一言一行可以作为最好的参考。
第三、不过早表露自己的态度。凡事先问问肥义的看法,让肥义提出建议去执行,执行地好,赵武灵王和肥义都好,执行不好,那是你肥义的错。相当于肥义先充当一道防火墙,避免出现决策性失误有损自己的威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