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听过这本书,直到近期才把它翻出来看。
此书作者蔡崇达,简介很牛逼。
蔡崇达,闽南人。
大隐隐于市的新生代媒体人,人称“天才达达”,韩寒口中的“写作大师”。
现任《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
曾任职于《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24岁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为 全球17个国家版本的《GQ》最年轻的报道总监。
这本书的有韩寒、刘德华写的序。
很大牌,但是序好过文。
观书有几点感觉:
第一:部分篇章三观微妙。叙事虽然是以回忆为主,作者却是并不以回忆为主,而是冰冷的批判曾经的同学关于梦想,关于自由,关于努力(因为这些人都是失败者)。毫无同情心,让我对作者的三观有些怀疑,隐约觉得作者对于自身现在的成就自我感觉很不错,所以有些看不起以前的失败者。
不过,敢于这么把自己的黑暗面展现的作者,我觉得不多了。
第二:关于作者母亲建房这件事。不知是作者没有将更深层次的原因表述还是什么原因,我觉得母亲有些自私。虽然盖房子是为了争一口气。但是老公已经中风偏瘫还有心脏病,儿子要读书工作买房,女儿出嫁,这样的情况下,不应该把攒的钱给老公治病,或者子女的急需上,而是仍旧一意孤行的要建房,我不理解,一口气是否比家人的健康还要重要?最后把儿子攒的准备买房的钱,用来加建马上要拆迁的房子。实在匪夷所思。
第三:关于交友。我不经怀疑作者,是不是新闻报道写多了,那么小的小孩子会那么多的大道理。还是那么现代化的话语。而且对于一旦可能对作者本人(或者和他坚持的梦想有出路的)有负面影响的人,立马跟别人不来往,甚至还要劝阻别人不要和他来往。这样的交友观我实在不敢苟同。
不知道文中的我是作者根据理想塑造的,还是真实存在的,若是真实存在的,我觉得还是太可怕了。不管是不是经历了多少苦难,孩子终究是孩子,若是没有一些童真,实时不偏离轨道,剔除一切影响因素,只按照自己的理想状态而活。
那么,这个人,这样的人生,实在无趣极了。
《皮囊》这本书,写的最好的便是第一篇《皮囊》。
还有《认心、认人的<皮囊>》这篇序。
摘几句我觉得不错的话,取自这篇序。
作者李敬泽。
皮囊有心。
不管这具皮囊是什么质地,它包裹着一颗心。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
这颗心很多时候是睡去了,有时醒来。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
荒野中就有了许多灯笼,灯和灯由此辨认,心和心、人和人由此辨认。
西方之巫说: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就必须认识你的他人。
在生活中、行动中遭遇的人,认识他们,照亮他们,由此你就知道自己是谁。
这就是苏珊·桑塔格所说的人的世界。人必须在人的世界里求取意义。
写作就是再过一遍。
过一遍自己,也试着过一遍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