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

作者: 七支袜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5-06 21:09 被阅读0次

一直听过这本书,直到近期才把它翻出来看。

此书作者蔡崇达,简介很牛逼。

蔡崇达,闽南人。

大隐隐于市的新生代媒体人,人称“天才达达”,韩寒口中的“写作大师”。

现任《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

曾任职于《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24岁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为 全球17个国家版本的《GQ》最年轻的报道总监。

这本书的有韩寒、刘德华写的序。

很大牌,但是序好过文。

观书有几点感觉:

第一:部分篇章三观微妙。叙事虽然是以回忆为主,作者却是并不以回忆为主,而是冰冷的批判曾经的同学关于梦想,关于自由,关于努力(因为这些人都是失败者)。毫无同情心,让我对作者的三观有些怀疑,隐约觉得作者对于自身现在的成就自我感觉很不错,所以有些看不起以前的失败者。

不过,敢于这么把自己的黑暗面展现的作者,我觉得不多了。

第二:关于作者母亲建房这件事。不知是作者没有将更深层次的原因表述还是什么原因,我觉得母亲有些自私。虽然盖房子是为了争一口气。但是老公已经中风偏瘫还有心脏病,儿子要读书工作买房,女儿出嫁,这样的情况下,不应该把攒的钱给老公治病,或者子女的急需上,而是仍旧一意孤行的要建房,我不理解,一口气是否比家人的健康还要重要?最后把儿子攒的准备买房的钱,用来加建马上要拆迁的房子。实在匪夷所思。

第三:关于交友。我不经怀疑作者,是不是新闻报道写多了,那么小的小孩子会那么多的大道理。还是那么现代化的话语。而且对于一旦可能对作者本人(或者和他坚持的梦想有出路的)有负面影响的人,立马跟别人不来往,甚至还要劝阻别人不要和他来往。这样的交友观我实在不敢苟同。

不知道文中的我是作者根据理想塑造的,还是真实存在的,若是真实存在的,我觉得还是太可怕了。不管是不是经历了多少苦难,孩子终究是孩子,若是没有一些童真,实时不偏离轨道,剔除一切影响因素,只按照自己的理想状态而活。

那么,这个人,这样的人生,实在无趣极了。

《皮囊》这本书,写的最好的便是第一篇《皮囊》。

还有《认心、认人的<皮囊>》这篇序。

摘几句我觉得不错的话,取自这篇序。

作者李敬泽。

皮囊有心。

不管这具皮囊是什么质地,它包裹着一颗心。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

这颗心很多时候是睡去了,有时醒来。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

荒野中就有了许多灯笼,灯和灯由此辨认,心和心、人和人由此辨认。


西方之巫说: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就必须认识你的他人。

在生活中、行动中遭遇的人,认识他们,照亮他们,由此你就知道自己是谁。

这就是苏珊·桑塔格所说的人的世界。人必须在人的世界里求取意义。


写作就是再过一遍。

过一遍自己,也试着过一遍他人。

相关文章

  • 皮表

    人,皮囊千种千样,好的人有平凡的皮囊,不凡的皮囊,丑陋的皮囊。普通的人有平凡的皮囊,可人的皮囊,不堪的皮囊,坏的人...

  • 皮囊皮囊

    蔡崇达的《皮囊》今天终于读完了,读这本书的战线我拉得很长,从18年年底到了19年初,足足看了将近两个月,男友说我不...

  • 皮囊

    一副皮囊一场人生,人生如梦,梦醒皮囊休 身体不过是一副皮囊,支撑着灵魂,没有灵魂,皮囊也就是皮囊,皮囊加上灵魂才成...

  • 皮囊

    皮囊的出现到消失的过程就是人生。既然处在皮囊阶段,那么就爱惜这副皮囊,同时善待其它皮囊吧。

  • 蔡崇达,你的《皮囊》我很喜欢

    读了蔡崇达的《皮囊》,我想说,蔡崇达,你的《皮囊》我真心喜欢! —— 读《皮囊》...

  • 灵魂下的皮囊

    人 孤寂又完美的灵魂带着皮囊而来 在皮囊中找寻原本完美的自己 皮囊太重牵绊着轻盈的灵魂 皮囊终于在日积月累中放弃了...

  • 《皮囊》

    《皮囊》 yyf 2019.3.26 初看《皮囊》还是在16...

  • 《皮囊》里的皮囊

    ——“我们的生命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

  • 皮囊与灵魂

    皮囊与灵魂 每个皮囊都装着一个灵魂, 每个灵魂都蜷缩在皮囊中, 兴奋、疼痛、颤抖 不知道是皮囊在动,还是灵魂在动?...

  • 《皮囊》读后感

    最初读《皮囊》是因为看到了蔡崇达所描述的《皮囊》的那段话,“我们都是穿着皮囊在世间忙碌的灵魂,这幅皮囊的用处就是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皮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jy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