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边城》
已记不起第一次捧读《边城》是大学几年级了,但仿佛还记得当时的感觉:好像并没有文学史上评价得那么神奇。教学以来,数次安排学生阅读,但一直提不起再读的兴趣来。今年暑假又一次安排学生阅读《边城》,有了一个想法:要和学生一起写写读后感。
既然要和学生一起写,那可不能写得太次,于是我又从书架上翻出了已微微发黄的《边城》,轻轻翻开!
也许是心境不同,也许是年龄的增长,也许是大学时对名家的不服气……总之,现在再读《边城》,我好像把握住了这部小说的精髓。一个个文字仿佛也有了灵性,给我讲述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第一章 朴实
“朴实”这个词语是我读第一页的感觉,一直细读完第一章这个感觉依然存在。不禁想,这也许就是当年我初读时看不上的原因吧!这样的开头也太不像文学大家的文章开头了,但现在想来这正是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的原因。
“朴实”的开头
一直在作文教堂中强调开头要言简意赅,但同学们做得不够好!那看这部小说的开头:一条路,一座城,一小溪,一小塔,一户人家,一老人,一女孩,一只黄狗。这就是开头,这样朴实的开头交代了凄美故事的背景。读罢,记忆中仿佛出现了这一幅图画,幸甚之处在于第2页上竟还有一幅插图——完美的再现了这个场景。忽然有了一种用彩笔把这幅图画涂成彩色的冲动,虽未成,但同学们可以试试!也许涂完后,我们的阅读感悟会更深一些。
“朴实”的景
“绕山岨(有哪个同学查出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了吗?)流”的小溪,“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这句话不禁让我想起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沈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在这一句话中就可见一斑。因节省路途而选择的坐船渡溪,方头渡船、小竹竿、铁环以及过渡时的情景无不体现出“朴实”之感。
“朴实”的人
不需要付钱的过渡人因内心的不安主动留钱,管渡船的坚决不要,实在推脱不了就买来茶叶和草烟免费供过渡人取。这一场景好像在当下社会中也不多见,可在当时的湘西却好似常态。
管渡船的就是文章开头出现的那个老人,五十年如一日为过渡人服务着,即使是女儿与那个军人暧昧以至于生下女儿后的自杀选择,他仍然是一直做着这个工作。
“朴实”祖孙与狗
祖孙二人与狗仿佛就是一家人,共同坚守在岗位上。共同渡人过溪,共同享受晒太阳的美好时光,共同唱歌作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