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7层)
自下而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二、TCP/IP分层(4层)
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对应关系三、五层协议(5层——是为了方便学习理解而生)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自上而下的介绍如下:
1. 应用层
作用:① 文件传输; ② 访问和管理; ③ 电子邮件服务;
协议:HTTP, SMTP(邮件), FTP(文件传送), Telnet, POP3
数据:报文
2. 传输层
作用:① 为端到端连接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 ② 为端到端连接提供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服务质量等管理服务;
协议:TCP、UDP
数据:TCP --> 报文段,UDP --> 用户数据报
3. 网络层
作用:① 为传输层提供服务; ② 组包和拆包; ③ 路由选择; ④ 拥塞控制;
协议:ICMP、ARP、RARP、IP、IGMP
数据:包或IP数据报
硬件:路由器
4. 数据链路层
作用:将网络层的数据包封装成帧(交给物理层)发送到链路上;或者把(从物理层中)接收到的帧中的IP数据报取出并交给网络层;
关键词: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协议:PPP、HDLC
数据:帧
硬件:交换机、网桥
5. 物理层
作用: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
协议:Rj45、802.3
数据:比特
硬件:集线器、中继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