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山灵水韵塘花村

山灵水韵塘花村

作者: 范丹霞 | 来源:发表于2020-02-06 18:51 被阅读0次

    永康城以南,苍翠的山峦,绵延起伏。远远望去,象一条巨龙静静地伏卧在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上。山脉尽头,一块突兀的岩石傲然屹立在高高的山顶,形状酷似仰天长啸的龙头,故称龙头岩。刀削似的岩壁,寸草不生,陡峭险峻,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南溪、李溪宛如两条碧绿的玉带在崇山峻岭间辗转迂回,蜿蜒流淌。在龙头岩的山脚下,双溪交汇,泥沙在两股溪水的冲击下,形成一座小小的绿洲。微风吹过,水面泛起鱼粼似的波纹,常有白鹭翩飞,落在水中央的绿洲上觅食,悠闲自在。溪的两岸,是形态各异的树木: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婀娜多姿,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隐藏着一个宁静而古朴的村庄——塘花村。

    “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这是1500多年前,南北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曾任东阳郡(金华)太守的沈约所作的《泛永康江诗》。永康江两岸树木繁盛、鸟语花香,流水潺潺、鱼翔浅底……欲觅永康山明水秀之处,不妨来此一游。眼前这龙头岩下南溪之畔的美景正如诗中所描绘的那般令人心旷神怡。

    龙头岩,系仙霞岭余脉的一部分,都说龙脉出处,人杰地灵。塘花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这灵山秀水的滋养下,塘花村自然也蕴育了不少优秀的人才和许多动人的故事。

    塘花村由塘墩村和花园村两村合并而成。以张姓和徐姓两大姓氏为主。塘墩村的村民以张姓为主,而花园村的村民以徐姓居多。提起塘墩村,可谓历史悠久。塘墩村的张氏一族,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嘉定年间。祖上从福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迁移到此处,至今已经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

    村庄虽然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几百年来却经历坎坷。据塘墩村留存的张氏家谱中记载,村庄曾发生过数次水灾,特别是在梅雨汛期,山洪暴发,肆虐的洪水,如猛兽,吞噬了许多农户饲养的牲畜,毁了不少良田和房屋。而最惨烈的一次是在太平天国时期,战乱和杀戮,几乎让整个村庄陷入灭顶之灾。有的人为了逃难,背井离乡,从此没再回来。而张姓村民仅余三四十人留守在家乡。回顾苦难的历史,说起那些令人心酸的往事,村里的老人们会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从不曾忘却那些苦难的经历。

    但同时苦难也是一种动力,能让人居安思危,激发了人们敢于拼搏的上进心。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顽强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百折不挠。不管是遭遇天灾还是人祸,他们始终不曾放弃对心中的希望和追求。房子倒了再造,祠堂塌了再造。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重建美好家园。

    “慎终追远”,我们中国人向来重视传统的家族观念。明清时期,几乎村村有祠堂。古时候的祠堂,不仅仅只是祭祖缅怀,族人商议大事的地方,也是传统伦理道德的载体,通过惩恶扬善,起到立德化民的作用。所以修建祠堂,也是家族文明友孝、兴旺发达的象征。

    张氏宗祠,位于村庄的中心位置。坐北朝南,飞檐斗拱,恢宏大气。如今这座祠堂是依据旧祠的模样重新重建造的,推开祠堂厚重的大门,犹如打开了这个村庄尘封的历史。最早的张氏宗祠初建于清康熙年间,于乾隆年间才完工。也许是当时的条件有限,受财力、人力等影响,祠堂的建造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修完了一进,又接着再造一进,缓缓递进。由此可见,塘墩村的张氏先祖做事勤勉、认真执着、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在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轻言放弃,至始至终都要把一件事情做好。

    而这种家风家训也潜移默化到张氏后人的心中,有很多人都秉承了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事业上、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如今的塘花村张氏后裔人才济济,其中也不乏出类拔萃的能人志士,他们凭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为塘花村的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他们不言苦,不喊累,尽情挥洒着汗水,默默地在塘花村的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漫步在塘花村,道路干净整洁,新楼房宽敞明亮,老宅子古朴沧桑。时尚与古典,交相辉映。沿着村中的游步道来到一片松树林,抬头仰望,笔直的树干直插云霄。即便是冬天,青翠的松针,依然散发着蓬勃的生机。它们仰视苍天,挺拔的姿态,从不向命运屈服。

    清澈的南溪水,日夜不停地流淌。屹立千年的龙头岩,是塘花村人心中永远的执念。而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成为最美的湿地公园:春赏百花夏纳凉,秋看枫叶冬听雪。或许,有一天,当你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来此,驾一叶轻舟,在青山绿水间,涤去尘世的风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灵水韵塘花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om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