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一年前我遇到有人问。什么书值得一读再读?我根本不会有明确的答案。无非是读过的书里面选一个印象算得上深刻的书籍来推荐一下。
现在的我,无论是对方问最有价值阅读的书,还是启发最大的书,还是衣食住行指南的书,真心只推荐只有这一本书,《论语》!这也是我们从小就“似乎熟读”的一本书,甚至有的学校还要求背诵过。
然而也许正是这些强制“教育”让很多人完美错过了这部著作的内容!
比如这个故事我们都听过,真的懂得这个道理,却已是在很多很多年以后了……
某天,子路问孔子:如果我听到了一件很正确的事情,那我应不应该马上去完成呢?
孔子回答到,听说正确怎么能这么草率去做呢,你应该多问问我,或者其他师兄弟,或者是自己父亲和兄弟的意思,和人商量,分析利弊,然后再去行动!不要自己一个人匆匆的做决定,这个可不是开玩笑好玩的事情。……巴拉巴拉省略五百字……
过一会儿,冉有也来请教了和子路一样的问题,问听说正确的事,该不该马上去做?
孔子回答他说:这个必须马上去做,老师我很支持你的行动的。别犹豫!
等两个人都出去了,一直陪在旁边的公西华问孔子,为什么两个人问一样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不同呢?而且听下来一个说的特别长,一个却言简意赅?
孔子听完笑了笑说:冉有平常做事优柔寡断,遇到一点点问题就犹豫不决,一件事情开始就很难,做好就更难了!如果他听说正确的这种事,他能够果断一点,做事果敢一点,就算失败也能得到一些东西。但如果光想,不去主动做,那么他永远也得不到锻炼。而且,他听到正确的事,这本身说明他已经思考过了,就差行动了。
而子路就不一样了,他性格冲动,做事鲁莽,遇到事,如果能够多考虑多多与人商量,那样他做成的可能性就会高一些!还不会惹麻烦,否则这个性格会害了他的。
果真,人生的尽头,子路死的非常惨烈,被人剁成了肉糜。孔子当时年纪已大,听到这个消息时候正在吃饭,正好是肉糜,从此孔子再也没吃肉糜。
而冉有性格沉稳,在孔子死后和其他弟子一起把孔子老人家的思想发扬光大,造福天下读书子弟。
我之前看了很多书籍,尤其是名人传记和励志故事,总觉得已经努力像书中写的那样“高度一致”的去努力做事,却总达不到书中人的效果。
这一段时间静下心来读读《论语》,发现其实很多很实在很浅显的道理,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大教育家孔子早已经讲过。
同样一件事要因人而论,不能照搬全抄。并且,在学习这些道理的时候,要一边学一边思考,否则就会应了另一句:学而不思则罔。
读书读了很多年,以前上学的时候还背过《论语》中多篇文章,但是其中的道理,直到自己主动重读论语,才真正的领悟。
以前觉得读得多是优势,现在明白,读得精,读得透才更要重。
与其走马观花读书万卷,不如学学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真的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可惜当年遇到得太早,让我们错过。
还好,无论看或者不看,《论语》一直都在,不悲不喜。
无论念或者不念,《论语》不远不近。
无论爱或者不爱,《论语》不增不减。
最后贴出论语中这个故事的原文共赏析: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为自己而读书,真的是一种觉醒。
为自己读书,从《论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