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体诗教育读书
不学古诗词,枉称中国人

不学古诗词,枉称中国人

作者: 都人士 | 来源:发表于2018-02-05 18:22 被阅读27次

我们小时候背古诗词有什么用?这也许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因为有的时候,在我们看起来,背几首诗,也不能吃,也不能喝,我们没有看到直接的收益。

我必须告诉诸位,这是我们一贯的功利思维在作怪。

学习古诗词最大的好处是能涵养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古诗词是我们的是精神财富,她会把美的体验、美的熏陶带给我们。

记得五六岁的时候,祖父就教我背古诗,当时并不觉得痛苦,诗词押韵,和儿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当时觉得就像背着玩。慢慢地,古诗伴随着自己就长大了。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夏天,跟着爸妈去公园玩,在湖水中,小船从荷叶中穿过,我可能会马上联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如果到了一个优雅的小院落,我会联想起唐代诗人高骈的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凉风乍起,梧叶飘黄,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奔走,赶着回家,外边洋洋洒洒地下起了雪,也看到了雪中的梅花,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什么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元宵节灯会的时候,知道了什么是“一夜鱼龙舞”。七夕节的时候,最熟悉“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这两句诗,感觉意境美极了!

背的那些古诗,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了我的心里。假如某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会明白那首诗、那幅画。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记住了诗词,记住了景,也记住了情。

人在童年时都是要学说话的。最初学些什么好呢?好诗都是音韵和谐、字句铿锵的,是语言的精粹。我相信大家一定愿意让孩子从小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样清新的诗句,而不是整天念那些毫无营养的快餐!以后他想起小时候的文字,是记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还是“叫一声阿姨好,漂亮阿姨给你糖吃啊”比较好?如果可以选择,你是希望孩子小时候听听舒伯特的乐曲,听听戏剧的鼻祖昆曲,还是让他听“我是你的小呀小苹果”?一个人在他小时候,记忆里的声音,对精神世界是会产生很大影响的。诗歌,哪怕当时不明白意思,只是音韵,让他听着学着背着,都比读和背一些粗鄙词句要好。至于担心孩子不了解诗歌等等问题,都是多虑了,诗歌哪有那么复杂?诗歌的好处,就是纯净。“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种诗句,意思一读就明白,有什么难懂的呢?比日常语言难到哪里去呢?当然,宋代之后的诗歌爱说理,爱用典,一言难尽。那就教些《古诗十九首》,教些汉乐府,教些王维、孟浩然。许多东西记下来,就会在心里生根。日后触景生情,总会懂的。

看看下面这位老师是怎么谈这个问题的吧。

叶老师:我在给六年级的孩子讲授古诗时,领读到“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句古诗时,因为自己离家一年有余,我几乎心酸又感动得要落下泪来。可是孩子们全无感觉,只是大声读过,然后问我:“老师,这首诗要求背诵吗?”我说:“课本里没有要求。如果你们喜欢,就背;不喜欢就算了。考试不会出现的。”两天后,我要求默写。在写了全部的字词后,他们提醒我说还有一首诗没写。我说:“哪首?” “《逢入京使》”,孩子们说。我说:“不是没有要求背诵吗?”孩子们说:“我们都背过了!”他们很大声地说。语气里是完成了额外任务的骄傲。果然,全班只有两个孩子写错。
那一刻,在我心里燃起的是满满的感动,这比一百分的卷子更让我骄傲,因为我跟他们说的是“如果喜欢,就背”。而我知道,绝大多部分的原因是来自他们喜欢。其实,背诵一首古诗,没有那么痛苦。

诗歌的美好,只有等到长大后才能懂得。“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总被无情恼”。“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这些诗句里面都隐藏着多么美好的意境,足以令人落泪!诗歌带给人最美妙的体验,大概是,在一个特殊的场景,你突然生出了特殊的感动,这时就会感觉胸中有一首诗非要吐露出来不可;如果不能,只能感慨一句“真美呀”或“好伤心”,实在显得单薄,也是一大憾事。可惜,这种美好只有等到长大后才能领悟。可是,如果没有幼年的文化积累和习惯养成,长大后再想领略这份美好,怕也是不现实的吧?

昨晚与友人聊天,他说童年读诗歌,未解其意,但是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体会到汉语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这是童子功,没有几年的阅读功夫是难以形成的,这完全会影响到一个人日后的写作和讲演。彻底吸收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待到一定的年纪,诗中蕴藏的情感自然会浮出水面。所以,或许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语文教学都搞错了重点。问题的关键,不是怎样教诗歌,而是教什么诗歌;不是应不应该背诵诗歌,而是应该怎样背诵诗歌。

笔者朋友有一个四岁半的小女儿,上幼儿园小班。让她背诗,必然是艰涩困难。可是,她的母亲跟我说,孩子看电视时,只要看过几遍,就能背下所有的广告语。连语气声调都拿捏得惟妙惟肖。我想,这应该不是个案。广告的本质就是重复,借此营造一种“虚假熟悉”的错觉。也许应该把这个例子迁移过来,不应该强求学生在一个小时或者一天内背诵出来,相反,应该不断重复,不断在他的耳边诵读,所谓耳濡目染,就是这个意思。

语言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与其让他花时间模仿广告,不如多给他一些时间,让他在轻松的重复里,自然而然地学会诗歌。

相关文章

  • 不学古诗词,枉称中国人

    我们小时候背古诗词有什么用?这也许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因为有的时候,在我们看起来,背几首诗,也不能吃,也不能...

  • 2017-09-24

    学习,学习,人不学习枉少年,再不学习就废了

  • 双十一

    非节枉称节, 厂商大促销。 家家刷货单, 马兄喜收割。

  • 《高术通神》摘抄

    不遇明师莫枉参,不遇知音莫枉传不学空灵难为道,功夫不到总是迷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

  • 快意恩仇录 389.好生之德

    “浩粘宁茨,你这头猪猡,死到临头还不忘胡言乱语地搬弄是非。今天不把你的猪头摘下来当夜壶用,我枉称海天王,枉称五峰岛...

  • 不学

    不学 少读唐诗三百首, 枉替古人添新愁。 文如流水抒胸意, 不问平仄随口绉。

  • 唐诗宋词倒背如流您知道诗和词的区别吗? 99%朋友说不清楚

    中国人启蒙就学习古诗词,但是大部分人离开了学校,基本就放下了古诗词的书本。最近这两年随着诗词大会的热播,喜欢古诗词...

  • 寻梅

    凄凉落寞远嚣尘, 独步寻幽小巷深。 木渎枉称风雅地, 满街难觅赏梅人。

  • 不识李敖,枉称文化人。

    [精进每一天]第359天 2017.11.8 一、精彩绝伦的李敖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与众不同,有一个人,他的一生可...

  • 不到骑楼老街,枉称到过海口

    3月1日 星期五,农历正月二十五,海口,(晴,21—29度)。 下篇:不到骑楼老街,逛称到过海口。 海口骑楼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学古诗词,枉称中国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ui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