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陈念清瘦苍白,手无缚鸡之力,面对阴暗的暴力就如面临暴雨的一支小小的仅残余些许火星的微弱的火花。一点点冷风都可以危及它的生命。或者说,在面临着校园暴力的所有的“弱者”来说,都是这样。单独一个人面对“滚雪球”一般愈加深邃寒冷的黑暗,每个人都是在寒风中瑟缩的那根干枯细瘦的火柴上的将息未息的火苗。
陈念很幸运,因为在她遭受到凛冽寒风的时候,她遇见了可以护她周全的人——小北。
“又是谁在充斥着泡面味喧嚣声的车厢内,望着窗外走过无数次的荒野和大蛋黄,想着达尔文,想着生物题,想着小丑鱼海葵和地衣;想着共生关系,指两种生物互利生活在一起,缺失彼此,生活会受到极大影响,甚至死亡。”
无论是电影还是原著都提起了这一句话,至少是大意上基本如此。
“当小丑鱼遇到危险,海葵用自己的身体将它包裹,使它免受其他鱼类攻击。而行动不便的海葵借助小丑鱼做诱饵,吸引鱼类靠近,进行捕食。小丑鱼也会把自己的食物与海葵分享。”电影里面至少重复出现了三系这句话。其实,是通过小丑鱼和海葵的共生关系来比喻陈念和小北的相生相存的关系。”
陈念太过于孤单了,所以作者创造了一个小北来陪伴她。电影里的最后一幕,陈念长大成为了一名英语教师,在陪伴一个害怕畏缩的小女孩回家的途中,她们走在一条窄窄的巷子里,巷子的樯上竖立生长着盘根错节的藤曼与树根,但是阳光最终还是洒落在了这条小巷中,在一大一小缓步前进的后面,有一位默默跟在她们身后的男孩,虽然看不清他的脸,但是可以从他的身影中看出安宁镇定的气息,仿佛在说:“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二)人性
这里面,除了两位主角的精彩发挥之外,配角们的精彩演绎同样是支撑这部剧的重要因素。
桥段设计会给人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感,没有让我一下就能猜中故事走向。
魏莱一伙人追打陈念,陈念情急之中躲进垃圾桶的桥段。
在陈念告发了魏莱校园暴力,陈念一人在回家时,被女老大和她的两个跟班埋伏,万般无奈之下躲在了楼下阴暗处的垃圾筒里面。
这个时候她的手机响了,跟班之一徐渺本可以指认出她的位置,但是她暗暗回过头装作不知道,没有发现陈念。
就像这个世界有阴暗的地方就代表着有阳光,有阳光的地方就代表着一定有阴影。人的内心有恶也有善。就像西方崇尚“人性本恶”而中国的孔子学派崇尚“人性本善”一样,两者都有其道理存在,最优的办法来认识人性就是折中。著名作家卡耐基的关于人性的书籍里,畅销的有《人性的弱点》同时,也有《人性的优点》。
而人性之恶在电影里也被很好的表现出来了,相比于魏莱真正使用拳打脚踢或者刀片伤害陈念的时候,我印象更深的其实是——魏莱被陈念推先去的前一段,魏莱发现了自己做的欺凌的事情露出了马脚,这个时候即使之前再嚣张的她,再不可一世的她,再优雅的她,也会害怕,慌乱。正因为她的这时的软弱做对比,让我感受到更加的真实。更加的真实——欺凌者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些具备狂暴邪恶因子的固有特定属性的人,而是每个平凡普通,会害怕恐惧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具有的概率。这里也凸显了法律的重要性,保障人权,保障生存,保障社会。
(三)现实
这部电影虽然基调偏昏暗,但是由于小北对陈念的照顾保护和陪伴,总体上透着几分温馨。
“为什么他不能保护我?”
现实中的校园暴力受害者却没有小北的照顾保护,他们只有自己,独自承受孤独与伤害。虽然电影中的校园暴力已经演绎得淋漓尽致了,但是相较于现实生活真切的悲痛的被领略这来讲,只能算是表现出了冰山一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