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叶色之美,生命之境

叶色之美,生命之境

作者: 销魂独我 | 来源:发表于2023-11-28 23:59 被阅读0次

秋冬之际,赏叶之季。

比如秋天有栾树之美。高大挺拔的枝头上,它的花与果分批到达顶端,一簇簇,聚集树梢,层层叠叠的各种颜色不断聚集交织,日日变换出色彩斑斓、错落有致的颜料质感,配上栾树那高大挺拔的身姿,那种美,在云端,很高级。

立冬之后,银杏之美逐渐以华丽丽的姿态展现出来。那一树一树的金色,在山间,在路旁,浓艳明亮,醉人不已!城市里,“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寂寥的冬日,如此亮烈的色彩,足以慰藉过路人寒凉的心情!即使是飘飘落下的叶子,一眼看去,也是人间一地华美!

同样给人以浓烈的色彩之美冲击力的,还如枫树,一泼一泼的红色,在渐次侵袭的秋凉与冬寒里,拼尽全力地表达着对生命的不舍与挚爱。

色彩之美,让人沉醉。毕竟人间需要养眼、养心。然而,那些妩媚的春花,烂漫的夏花,不是色彩与神态都已趋于圆满?而且它们已经走在季节之路的前端了。为什么我们在欣赏秋冬叶色的时候,受到的那种心灵震撼,其强度,往往大于之前那些娇媚的花朵?

我想,这其中,应该是生命在厚积薄发之中所释放出来的震撼力吧!最美不过夕阳红!

但是,应该还有一种叫作“高度”的东西,为这种夕阳红支起了架子,从而让这种别样的美意尽情绽放。

如果没有高大的树干来支撑整个景观,那些以叶色之美来吸引眼光的树木,其形象将会大打折扣!春天绿化带里的灌木丛,不也嫩枝鲜美,色彩靓丽?但是它们的美与大树上的叶色之美,显然属于两个层次。

所以,没有高度,美景是舒展不开的,风姿是无法发挥到位的。栾树、枫树、银杏树,它们没有着上华美颜色的时候,似乎都很平淡无奇,但是它们的淡定与恬静,在日积月累的风吹日晒里,已经集聚为一种生命的内力。经年累月,这种能量助推着树木向蓝天生长,最终它有了更高的支点、更广的境界,足以将色彩之美尽情铺开,将华美的风姿与神韵完全展示出来!远远地,木秀于林,一树颜丽,高风亮节,临风而立!“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真乃巍巍大丈夫之美!

平凡之人,似乎总是一生平庸,无功无过,日子犹如死水一潭,终其一生,难免自怨自艾,感慨白来人间一趟!其实,人间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大富大贵,风光无限?一生一世够长够平淡,只要无灾无祸,不偷不抢,堂堂正正行事,清清白白做人,自食其力养活自己,修身齐家对得起亲友,如此一生一世活到颐养天年,对人对天自觉无愧无悔,难道不也是生命的一树花颜?

一辈子的生命高度,支撑出来的一生清白、一世无悔,便是一场人生华丽!

有些生命之美,如花,贵在层面;有些生命之境,如树,重在魅力!

相关文章

  • 书单合集 ▏茶界如雷贯耳的5本花道书籍,氛围必备

    君子四雅:焚香、品茗、插花、挂画。 焚香重在“香”之美 品茗重在“味”之美 插花重在“色”之美 挂画则重在“境”之...

  • 古代文人的四雅生活——焚香、品茗、插花、挂画

    古代君子有四雅:焚香重在“香”之美、品茗重在“味”之美、插花重在“色”之美、挂画则重在“境”之美。 古代文人雅士喜...

  • 茶饮 | 味器火饮境之人生

    善茶之人必有五美,味之美、器之美、火之美、饮之美、境之美。 ——林清玄《平常茶非常道》 人与人之间,因共...

  • 叶之境

    1.叶落乌啼霜满天 改编《枫桥夜泊》的第一句诗词,明月落改为枫叶落,来开始我们的故事。 烨芳还清楚地记...

  • 意境茶服饰展示

    用直观的方法呈现茶带给人的视觉,茶是有温度的、有色彩的、多维度的;茶有六色,讲究五境之美,五境讲究色、香、味、触、...

  • 品茶四境

    此茶寻远踪, 泉水适相逢。 静品一庐间, 无言均齐重。 (四境为认识之美,体味之美,自由之美,人性之美。)

  • 茶遇上了酒

    善茶之人必有五美,味之美、器之美、火之美、饮之美、境之美,茶的境界与诗情道心并无分别,境界高的人才能泡出天人合一的...

  • 茶者

    茶之人必有五美,味之美、器之美、火之美、饮之美、境之美,茶的境界与诗情道心并无分别,境界高的人才能泡出天人合一的滋味。

  • 落叶

    叶落之痛 皆因重生之美

  • 生命之美

    爱生命 就是爱生命之美 爱生命的 全部 爱生命之美 在与有心爱 爱自己 保护自己 就是爱生命本身 也是爱生命之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叶色之美,生命之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wx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