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壹心理|当尼采哭泣(第三讲)

壹心理|当尼采哭泣(第三讲)

作者: YOLANDA_7314 | 来源:发表于2019-11-18 03:48 被阅读0次

【本节主题】

衰老与孤独

【本节简介】

衰老和孤独是我们每个人都回避不了的议题,只要是人,就会有老去的一天,只要活在世上,就总会有感到孤独的时候。衰老会让我们体会到一种丧失感和无力感,而孤独则给人带来孤寂感和枯萎感,这些都是不那么愉快的心理体验,所以,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可以怎样更好地面对它们呢?听完本节课,你或许能得到一些答案。

【你将听到】

壹心理|当尼采哭泣(第三讲)

【思考作业】

你有过孤独吗?在什么时候这种体验最深刻?你是用怎样的方式跟你的衰老和孤独相处的呢?


1

大家好,我是吴立敏。在上一节里我们主要谈了人性中的嫉妒和竞争,并请大家思考了自己生活中存在的竞争形式。这些探讨和思考,不知道有没有让你对嫉妒和竞争有一些更清晰的认识?

那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我们人生中的另一个重要议题:衰老和孤独。

衰老和孤独是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无法回避的问题,就像日升日落一样,谁也没有办法阻止它们在我们生命中的脚步。但是尽管如此,大家在面对衰老时还是充满了恐惧和焦虑,甚至妄想通过一些人为的努力减缓衰老的速度,比如,通过整容或者打美容针,让自己显得更年轻。但是最后都会发现,这一系列的努力都只是徒劳无功而已。那么为什么大家对于衰老会如此恐惧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衰老会导向一个很明确的终点,那就是死亡,所以,与其说是恐惧衰老,倒不如说是恐惧死亡。不过虽然大家都害怕死亡,但是不同的人对于死亡的态度还是很不一样的。

比如,著名言情小说作家琼瑶曾发过一篇交代后事的信,刷爆了网络,她说:“不论我生了什么重病,都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死后将我火化成灰,采取花葬的方式,让我归于尘土。”“不发讣文、不公祭、不开追悼会。”总之,那意思就是,来时一无所有,去时但求干净利索!表达了自己要自自然然离开的态度。

琼瑶面对死亡的这种淡定让我们深深地佩服,因为我们极少人能做到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只要一谈到死亡的话题,就会不知不觉带上沉重感和压抑感。你可能会发现,大家很容易聚在一起高谈阔论,K歌,喝酒,打游戏,甚至可以谈今天撩了哪个美女,泡了哪个帅哥,但你却从不会在公开场合看到一伙儿人聚在一起说,来来来,今儿咱哥几个一起聊聊死亡,一起来研究研究死亡是个啥东西。生活中你是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的,因为这除了会让大家感觉很奇怪以外,还会让大家担心“触霉头”。所以,关于死亡的哲思议题,虽然就在我们每个人头顶,但它却只出现在某书本上或者特定的场域,比如,我们读的《当尼采哭泣》这本书就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所以,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恐惧死亡,渴望“生”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但你或许不知道,“死亡”其实也是我们的本能。精神分析的老大弗洛伊德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种趋向毁灭和侵略的冲动。生命一旦开始,一种渴望“返回自然、天人合一、回归无机”的倾向随之也诞生了,这就是死亡本能的来源。所以,人其实永远处在趋向永生、也渴望死亡的矛盾平衡里,生和死永远是无法割裂的,它们共存于我们的生命当中。但它们到底谁是开始,谁是结束呢?这个可能很难说清楚,就像《大鱼海棠》这部电影里面有句台词说得很好:死是永生之门。所以生和死的关系或许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

不过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在生和死之间这条路上走着的,有我们的衰老和孤独。衰老是通向死亡的路,它是死亡的一种活的体现。你多出来的每一道皮肤的褶皱,长出来的每一根白发,你开始松动的牙齿,逐年升高的血压和胆固醇,都是通向死亡的一个脚印和标注。如果不出意外,我们都会沿着这条路走向生命的终点。

而且我们所有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即使是功成名就的布雷尔也免不了俗。书中说到,布雷尔在照镜子的时候,他会讨厌自己发灰的头发。作者用细致的笔墨描写了布雷尔日渐衰老的容貌:只有额头与眉骨依然保持坚定,并且毅然决然地支撑着他松弛与下垂的脸面肌肉,从两个鼻孔往两边,各有一道巨大的凹陷延伸,把脸颊与嘴唇隔开,细微的皱纹从两只眼睛往下蔓延,火鸡咽喉般的皱褶,从颚骨隔开。不仅如此,作者还形象地描写了他的秃顶:从前额开始,早就毫不留情地一路往后推移,一颗丑陋的头颅光可鉴人。这些其实都从侧面凸显出,布雷尔对自己的衰老的厌恶。

布雷尔还曾对尼采表达,他说,年过40,粉碎了一切事对我都有可能的想法,自己突然了解到,生命最平淡无奇的事实,竟然是时间是不可逆的,自己的生命更是渐渐枯竭,和所有其他人一样,都是一步步地迈向死亡。

他甚至还把对死亡和衰老的排斥指向了自己的妻子。第一节课我们也提到过,他在黑暗里凝视着玛蒂尔德,想象她渐渐衰老、满脸皱纹的样子。正因为他将自己对于衰老的恐惧投射到了妻子那里,所以会开始拼命排斥老婆嘛,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抵抗她就是对死亡和衰老的反抗和挣扎。

不论是布雷尔逐渐掉脱的黑发、蔓延在脸上的皱纹,还是他对四十岁的衰老感悟,都象征着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这个年纪的人对于青春丧失的恐惧和哀鸣。综艺节目《王牌对王牌》中有一期,徐峥、陈赫和沙溢三个人唱了一首《中年阵线联盟》。这首歌在开唱之初,大家还带着嘻嘻哈哈的笑声和调侃,而唱到后面,场上的人都被歌声和歌词所触动,体验到中年人青春丧失、精力衰退、身上的担子和责任却不断增加的怀念与不安。

2

而衰老让人恐惧的第二个原因,我想是因为,生物性的衰老会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种丧失感和无力感。

你一天天在变老,但你却没有办法阻止,你的体能逐年下降,你的精力逐渐衰退。因为这些功能的下降,你对人生的掌控感也在下降,你留不住青春,也留不住嫩滑的皮肤和清澈的眼神。面对无可抵御的生物规律,人类的自恋是被严重打击的,体验到自己在自然法则面前的渺小和卑微,会直接刺激人们启动极力逃避的防御机制。

但是衰老又是每个人都回避不了的主题,只要是人,你就得面对衰老,就算你竭尽全力地幻想或者否认,衰老和死亡依然是咱们最终的归宿,它代表我们一步一步逐渐在物理空间的泯灭。

但是人类为了规避这种消失,还是会拼命努力寻找永生的方法。从当年秦始皇派徐福寻找长生不老药,到中国道家练丹术成仙的故事,都记录着人类无论贫穷尊贵、位高位卑,都有着对于死亡的恐惧和活着的渴望,“长生不老”可能是个永远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随着科学一天天的进步,人类的寿命确实在不断延长,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是古代人的两倍甚至更长,所以在未来,我们的后代可以活得更长久、更更长久,也许还真的不是一个幻想。

但是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依旧是存在的,并且永远都不会消失,所以,如何面对死亡,是一个终极问题。

布雷尔在跟尼采的一次谈话中,问尼采:“你也一定被死亡和失去上帝所惊吓,从一开始的时候,我就问过,你如何忍受它?如何坦然面对这样的恐惧?”

尼采回答说:“我不会去教导说,人应该‘忍受’死亡,或者‘坦然面对’死亡,那种方式里面存在着对生命的背叛!我要给你上的一课是:死得其所!”接着,尼采继续回答了什么是死得其所:活着的时候就去追求人生,如果人在实现了他的生命之后死去,那死亡就丧失了它的可怕,如果一个人生不逢时,那他就永远不会死得其所。

听到这里,你或许有些困惑,只要实现了生命就是死得其所?只要死得其所就不会再害怕死亡?那为何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成功人士、名人学者依然害怕死亡呢?其实,这里的实现生命,并不是单纯指物质上的成功、科学上的发现、或者是幸福美满的家庭。而是指一个人能够真正选择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的人生、以及喜爱自己的人生,不管人生得到和失去了什么都不感到后悔。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样,他就是死得其所,也能坦然面对死亡的恐惧了。

所以,为什么布雷尔一直活在对死亡的恐惧当中呢?就是因为,他虽然取得了很多外在成就,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过上他想要的生活,他一直过的是别人指派给他的生活,真正的他,被裹挟在他的生活里面。试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3

在人的一生当中,跟衰老和死亡一样不可避免的,还有孤独。因为和浩瀚无限的历史长河比起来,人的生命终归是有限的,这种有限与无限相比的结果,必然导致人类产生孤独感。那么孤独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它是如何产生的?它对于我们而言有哪些积极的意义?以及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在书中,尼采的孤独在第一次见到布雷尔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他说,他觉得自己唯一的家,是那纠缠不去的病痛。尼采说的这句话,如果静下来体会下,就会发现,那是深深的孤独,孤独到只剩下疾病与自己相伴了。

后来,尼采在和布雷尔的交流中也说过,偶尔会觉得,自己是现存人类中最孤寂的一个,有时候自己凝视到生命的深处,环顾四周,却看不到有人跟自己做伴,唯一的伙伴只是时间。

这段对话让我想到真实历史中的尼采,他在《善恶的彼岸》中有一句经典名言“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只是在书中,这句话被亚隆善良地加上了一个时间的陪伴,让人感觉尼采那极致的孤独里,还有他的病痛、还有他的时间可以和他在一起。有没有觉得,病痛在那一刻好像也变得温柔了许多?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说过,人也许能够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但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全然的孤独。从某种层面来说,孤独和死亡有相似之处,孤独会让人体验到一种活着的孤寂感和枯萎感,那是一种人类对外部世界没有任何关联的深度心理体验。

人类的需要,一般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咱们不仅需要和外部世界发生物质交换,还要和自己的同类进行精神交流。当然,你可能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当有些人对关系感到失望后,会养个宠物来陪伴自己,这看起来好像缓解了自己的孤独,但实际上那是孤独的另外一种形式,因为动物永远也没有办法和人产生高级的情感共鸣和链接。

孤独的成因也挺复杂的,生活中,人们大多认为孤独是一种负性的心理状态,甚至是一种心理疾病,但我觉得这种认识多少有点偏颇。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始终受到两种相反力量,就是“生本能”和“死本能”的鞭策。一种呢促使你追求友谊、爱情和任何亲近的关系,也就是人际需要;另一种呢就驱使你独立、自主和远离人群,这就是孤独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阐述“需要层次理论”的时候,就强调过核心观点“自我实现”。通过对美国著名人士的调查,总结出自我实现的人可能具备15种品质,而“孤独”就是这诸多品质的核心。事实上,你也会发现很多时候,感悟是在孤独思考中沉淀出来的,思想也是在孤独思量中升华的,心门是在孤独思绪中打开的。在这一意义上来说,孤独其实是积极的,比如,历史上那些天才人物的自我实现都是在孤独中产生的,像笛卡儿、牛顿、康德、叔本华,还有咱们书上的尼采。

虽然天才们能够忍受孤独,甚至是渴望孤独,但是我们一般人并不那么喜欢孤独,在对抗孤独的路上从来没有停息过。比如,你会发现在众多APP里面,交友类的软件下载量非常大,这就显示着,孤独的人们是多么滴渴望和人连接,哪怕这种连接可能是浅层次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孤独呢?在书中,布雷尔和尼采分别深陷在各自的情感纠葛中无法自拔,直到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努力找出根源,布雷尔和尼采的携手,也向我们展示了关系的本质,孤独的产生往往意味着和世界的分离,它会让我们不断产生无力感和卑微感。而解决方案就是和世界、和他人建立关系,也就是本书中所说的那句著名的言论: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享,它就蒸发了。

好,最后留个思考,你有过孤独吗?在什么时候这种体验最深刻?你是用怎样的方式跟你的衰老和孤独相处的呢?

相关文章

  • 壹心理|当尼采哭泣(第三讲)

    【本节主题】 衰老与孤独 【本节简介】 衰老和孤独是我们每个人都回避不了的议题,只要是人,就会有老去的一天,只要活...

  • 壹心理|当尼采哭泣(第二讲)

    【本节主题】 竞争与嫉妒 【本节简介】 嫉妒是人的一种非常普遍的情绪反应,它和竞争紧密相连,因嫉妒而产生的竞争行为...

  • 壹心理|当尼采哭泣(第五讲)

    【本节主题】 支持与接纳 【本节简介】 支持和接纳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它会给予我们力量,给予我们面对困难的...

  • 壹心理|当尼采哭泣(第四讲)

    【本节主题】 禁锢与自由 【本节简介】 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禁锢与自由”这个议题,首先我们会从分析书中人物入手,然后...

  • 《当尼采哭泣》:哲学家、心理学家与中年危机

    如果人在实现了他的生命之后死去,死亡就失去了它的可怕!——《当尼采哭泣》 《当尼采哭泣》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欧文·亚...

  • 当尼采哭泣

  • 《当尼采哭泣》

    接受路.莎乐美拜托的布雷尔医生,试图治疗根本不愿接受帮助的哲学大师尼采。在前期的治疗中,布雷尔试图设下一个个陷阱,...

  • 当尼采哭泣

    《当尼采哭泣》是存在主义治疗大师欧文亚隆的著作。书中假借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两位人物,尼采和布雷尔,对彼此的的治愈过...

  • 当尼采哭泣

    这本书读得我很吃力,花了十多天时间,断断续续才读完。 书中语言太深奥,很多都需看几遍才能理解,有些看几遍都理解不了...

  • @当尼采哭泣

    每个你采取的行动 你永远采取它 那么所有未曾经历的生命 将永远在你的内心 未曾经历 直到永远 所以你鼓起涅槃的勇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壹心理|当尼采哭泣(第三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xv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