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多年前看过的书,又被我拿了起来,似乎太过久远的缘故,看了大半才找寻到那时的记忆,那时的自己和现在好像没什么区别,可又有了很大的变化,岁月匆匆,流水似年。
大概很多人都是读过《平凡的世界》的,年少时只是随着情节起伏,匆匆浏览而过,感慨的同时,也在默默给自己打气,可惜青春两个字,意味着你很难静下心来思考,也许你有自己要追求的,也许你也不懈努力,但更多的是被社会影响,被周围同化,于是文字的力量在随你前行一段路后,逐渐的变淡再被其他替代。我的想法是否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不得而知,但确实有更多的人虽然都有自己的理想,可却没想过如何去实现,这次重读,引起我最大共鸣的就是少平给兰香写那封信说的:每个人都会随着知识的增长,阅历的增多,而有一次自己的顿悟,有人早些,有人晚些,可能也有人迷茫一生,正是这次的悟才让你明白了你未来的路是什么,而不再迷茫,但影响你更大的是这次悟的早晚,书中的少平很欣慰,他的妹妹兰香没有被周围环境所影响,早早的觉悟,看清了自己的路,并愿意为之而努力最终成功。
回想自己这几十年的路,好像基本上没有明确的目的地,随着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虽然没有太惨,可毕竟算不上什么好,没有看清自己未来的路,于是就按自己的喜恶来走,东寻一鳞,西摸一爪,有时沾沾自喜,有时懊悔半刻,时光岁月就这样走远了。还好没有一直沉沦,总算又拿起了书,更是在前几天读了水湄姐的《三十岁前的每一天》,明白自己原先读书算的上囫囵吞枣,别说思考了,可能连书中基本含义都不一定明白,时至今日我才发现读书最基本的当然是明白书中内容,其次是读者想表达什么,再次是我从书得到了什么呢?
书中的几个人物都是平常的小人物,也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他们的优秀被平凡的世界衬托更加优异,在被时代无尽的磨砺中,他们用冷静的思考,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大脑,追寻着自己的幸福,有时候我会想以现在大部分人的观念,可能会不太认同少平的人生观,我也反复的思索,他想走出农村,来到外面的世界,我能理解,可是最后落点是在煤矿,这里没有什么舒适安逸还充满着巨大的风险,我就很难理解了,通过思维交换,这是不是类似于一种军人的高危职业,收入不会高于他人,没有风光,有时还伴着巨大的风险,可是只有你切身体会了,你才会明白那种感情和荣誉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