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大讲堂,恰逢六一儿童节。天南地北的家人为了家庭的幸福,共聚上海倾听学习和成长。这次学习,我感悟到:心中怀他人,才得真自由。大多数的来学习的家庭,都是现在或者过去家庭陷入困境,孩子的成长出了状况。而造成这种状况,大多数的原因是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其次是没有让孩子感受到付出努力后有所收获带来的快乐,让孩子不堪重负,最终选择逃避。居说,父母的三大责任,第一条就是做儿女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当父母把关注的目光,从孩子身上拿走一部分,放到他人的身上,转向那些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身上,特别是妈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老公,放在老人身上,放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身上的时候,自然就给老公引领孩子,腾出了空间,给孩子作出孝敬老人、温暖他人的榜样了。
当孩子去思考为什么去孝敬老人,怎么去帮助他人的时候,自然就会得到他需要承担的责任,慢慢的就会树立自己的人生使命。有了人生使命,主动承担责任的孩子,知道努力并且知道自己需要如何努力的孩子,是每一个家长都希望的,也是每一个孩子真正快乐幸福的状态,是他们所渴望的生命状态。
居说,男人是天生的教育家,并用人类原始状态的生存方式来说明这个结论,男人能更好的引领孩子。我认为这也反映了,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是方向,其次才是方法。只要孩子的成长方向是正确的,是向上向善的,就要给肯定。评价孩子的时候,就要以是否向上向善作为标准,是否去承担了责任,心中是否有他人作为标准,而不是玩了多长时间的游戏,完成了多少作业,考了多少分,作为标准。
如果孩子的眼中耳朵中常看见听见父母心中常惦念需要帮助的人,在无私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他的心才能得打开,才能释放,才能更多的看到他人的痛苦和危难,更多的通过和他人生命的比较,感受到自己的幸福,看到自己的责任。自己是幸福还是痛苦,是比较出来的;责任和担当是学习来的;努力和坚持是体会来的。当体会到自己生活的幸福,看到了父母心中关注的更多是自己的长辈,努力去帮助那些身边的人和需要帮助的人,并且自己努力得到了价值和回报,得到了认可和肯定,孩子必将走上一条向上向善的成长之路。相比较于学习,去帮助他人,更容易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底线就是为自己的自立做好准备,这是制定家庭原则的基础,为自立而制定的家庭原则,绝不让步,这是推动孩子前行的动力。而父母的榜样,胸怀他人奉献社会的行为,是拉动孩子前行,成就孩子更高的生命状态,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建立更高的人生使命的外在力量。
孩子不用扬鞭自奋蹄,是每一个家长所渴望的,而建立这个状态,需要我们家长带领孩子慢慢的跑起来,我们带领孩子奔跑,需要眼看前方,让孩子在奔跑的过程中自己找到自己舒服合适的跑步姿势,跑步的时候手要不要握拳,胳膊摆动要多大幅度,是两步一呼吸还是三步一呼吸等等,孩子跑久了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速度。一开始就冲刺的孩子,跑起来不长久;踉踉跄跄起步的孩子未必就跑不远。我们的孩子,现在的跌倒,很多情况就是因为还没有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式就已经去冲刺了,持续冲刺,唯一的结果就是中途倒下。人生的赛道是长跑,我们的陪伴当配合孩子跑步的速度,当我们带领和陪伴而不是操纵孩子跑了足够远之后,孩子自然找到了适合自己持续跑步的方法和速度。把我们的关注点从孩子身上转向我们奔跑的方向,我们解放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自己。终有一刻,我们会欣慰的看着孩子的背影渐渐远去,而感到自豪。
谢谢大爱无疆。谢谢各位后天亲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