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天宝石-吴春林陨石集
“天宝石”-陨石的那些事儿

“天宝石”-陨石的那些事儿

作者: 天宝陨石吴春林 | 来源:发表于2019-04-30 16:07 被阅读0次

    1、科学家在南极陨石中发现新矿物

    美国航天局4月5日发表声明宣布,美航天局科学家及韩国、日本同行日前合作在南极发现的一颗陨石中找到一种新矿物,并将其命名为沃森石。

      这颗陨石编号为“大和691”,是日本科研人员1969年12月在南极“大和山”附近发现的。科学家推测,在落入地球前,它是一颗在火星和木星间运行的小行星,形成于45亿年前。

      美国、韩国和日本科学家发现,“大和691”中的沃森石颗粒直径不及一根头发的百分之一,它还被另外一些未知矿物包围,最终,借助美国航天局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帮助,科学家才分离出沃森石的天然纹理,并确定其化学成分和原子结构。

      美国航天局说,沃森石仅由两种元素组成――硫和钛,然而,它却拥有独特的、此前在自然界中从未被观测到过的晶体结构。目前,科学家已在南极发现4万多颗陨石,利用21世纪的纳米技术分析陨石样品后,宇宙的更多秘密将被揭示。

      沃森石得名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陨石研究专家约翰•沃森。美国航天局说,这一命名已得到国际矿物学协会批准。

    2、古埃及人用陨石做项链:距今5000年 等

    古埃及人用陨石做项链:距今5

    000年   英国科学家经研究证实,1911年发现的古埃及项链采用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材料――拥有5

    000年历史的陨石。研究指出,古埃及人将陨石捶打成片状,而后将陨石片滚成管状,最后再制成项链的珠子。陨石的年代比铁的最早冶炼时间早约 2

    000年,可能对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产生重要影响。

      玻璃瓶中制造迷人北极光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兰利研究中心,科学家在一个名为“Planeterrella”的玻璃容器中再现了迷人的北极光。在这个圆顶的玻璃容器中有一个球体结构,而带电颗粒在磁场作用下发出了灿烂的光――自然现象北极光的形成也是同样的过程。实验设备基于19世纪的

    “特洛拉”实验研制。特洛拉实验第一次揭示了当太阳发射的带电粒子与地球大气层中的原子碰撞时,在地球磁场影响下会发光的现象。

      美发射“月球吸尘器”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向月球发射了一台“吸尘器”。这架轨道飞行器将对月球表面的稀薄大气和尘埃进行采集分析,并完成月地激光传输实验的任务。该任务名为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这是继去年“月球重力双子星”(GRAIL)项目结束以来,又一次向月球轨道派出新任务。项目总耗资2.63亿美元,起于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属意的“重返月球”计划的一部分。该任务或预示NASA未来建造行星际宇宙飞船的一种新模式。

      地球进入年度生态赤字:可再生自然资源耗尽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报道,8月20日是2013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到8月20日,人类已经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也就是说,在2013年剩下的四个多月里,我们进入了生态超载阶段。在生态赤字的状态下,我们将透支自然产品和生态服务。生态超载带来的一个主要影响是气候变化――由于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经超出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吸收能力。生态超载还导致森林萎缩、渔业资源衰退、土地退化、淡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日益丧失。

    3、新研究证实地球陨石多来自石质小行星

    日本研究人员8月26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一组6篇论文指出,通过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一个小型石质小行星表面的岩石微粒,他们证实了人们长期以来的猜测:地球上最常见的球粒陨石就是来自这些石质小行星。

      上述岩石微粒是日本“隼鸟”号探测器从“丝川”小行星上采集到的,并于2010年6月带回地球,这也是人类首次从小行星采集到样本。这些付出巨大代价才采集到的岩石微粒数量只有1500多个,最大直径不到180微米,用肉眼根本无法看见。

      日本东北大学的中村智树等人应用强力电子显微镜,加上X光衍射技术分析了“丝川”岩石微粒的矿物化学成分。中村智树说:“我们的研究显示,从石质小行星上得到的岩石颗粒与普通球粒陨石相同,这表明小行星确实是非常原始的太阳系物体。”

      球粒陨石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陨石之一,占迄今找到的地球陨石的数量80%以上。球粒陨石和太阳最初都是由同样的宇宙物质产生的,属于太阳系中最原始的物质。科学家猜测球粒陨石来自石质小行星,不过一直无法给出定论。

      研究人员还认为,“丝川”小行星诞生时比现在大约10倍,当时直径约20公里,但后来与其他天体撞击后破裂,重新组合后形成其现在的形状。

      一些研究人员将实验样本切开,对其内的矿物质进行观察。这些矿物质的组成显示,这些岩石微粒保留了来自早期太阳系原始成分的纪录。

      此外,研究人员还调查了岩石微粒和宇宙射线反应的痕迹,发现它们最多只在“丝川”小行星表面存在了800万年左右。研究人员认为,“丝川”小行星表面微粒不断散到宇宙中,每100万年缩减的厚度约10厘米,最终形成了现在这种土豆形状。由此判断,10亿年之内,“丝川”小行星将消失。

      “隼鸟”号探测器从“丝川”小行星带回的岩石微粒是人类首次获得的小行星物质,从今年1月开始的对其成分的分析研究受到全世界关注。《科学》杂志2006年曾为“隼鸟”号发了一期特辑,8月26日刊发的新特辑包括6篇论文,并为此配了一篇评论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宝石”-陨石的那些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du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