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当初用简书是源于丁老师的PD课堂,学以致用的东西记录在这里,分享给同期的爸爸妈妈们。现在用简书可能更多是源于懒得动笔,噼里啪啦的打字似乎来得快更快一些,日常生活中也是打字多余写字,这样的原因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手写越来越难看,而且提笔忘字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天天喊着“以后得让孩子们写一笔刚劲有力或是隽秀柔美的子”的我,如今还真是惭愧到肚子里了,自己都没操练好呢,哪里会有颜面有何资格去说教自己的孩子。也正是由这篇文章此,下定决心,重试我的日记本,即使怕丢失,我也可以简书电子版一份儿,手写一份儿,若干若干年后,翻看起自己的笔体,记忆能瞬间回到“那年”
既然是随感,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主题,也就是想到哪儿记录到哪儿,翻看起来似乎也找不到重点。
今天是布丁今年度在青岛过得最后一个周末,下周一就让和姥姥姥爷回大同生活一段时间,人人都有父母,家中还有84岁高龄的爷爷让老爸在这边待着心情总是起起伏伏,没有子女在身边相信爷爷也很是孤单寂寞的,听到爸妈和布丁要回去的消息甚是开心。听老爸说昨天一大早就跑到我家帮我们收拾屋子开窗通风,想来父母对子女的心都是一样的,即使再有自私和无奈的成分在里面,但“盼儿归盼儿归的”心境却是越上年纪越体现的到位。前几天我撒娇的问妈妈说“老妈,你回家了会不会想我呀?”同时又自言自语道“你肯定很想我,就像我想我布丁,舍不得布丁是一样的”老妈背过身回了我一句“是吧,这回你亲切的体会到喽,你说能不想吗?”说着老妈背过了身去。我也没有勇气再说下去,因为此时,眼泪又不经意间在眼眶中开始打转,妈妈和我一样是感情很丰富的人,这个话题只会让我们两个人难过,点到即止,不再深究,因为母子间最清楚所想,无需多言。想来从上大学就离开父母,每年只有寒暑假才会回到家,后来毕业工作,回家的次数也从一年两次慢慢变成了一年一次,也就是怀孕生子的这两年,爸妈一直陪我在身边,照料我,帮衬我,照顾我的布丁,在一起的时间才变得多了起来,这正是因为这样,我更加不愿意离开父母半步,时刻守着他们才感觉心里踏实。可这或许也是老爸心里想的吧,姥姥姥爷已经去世,妈妈自己说,她现在的牵绊就是我和弟弟两人;可老爸家中却还有一个高龄的老爹,不管身体多么硬朗,毕竟岁月不饶人,身边没有子女万一有需要帮助的连个得力和放心的人也没有,着实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火车票定在了21号,稍稍懂事的布丁即将和姥姥姥爷踏上24小时的“征程”。
28号才继续完成这篇之前没有完成的记录。27日返程青岛,走前那叫一个依依不舍,眼神一刻也不愿意从布丁的神圣移开。爸妈总说“放心吧,我们亏不着孩子,该工作工作,该生活生活,想孩子是正常的”看着如今这样的场景,就如同当年爸妈送我要远方上学读书一样,渐渐的远离了他们的身边,一年最多两次的返程,也是有日子可数的,想来现在我的心情就好当年的爸妈是一样的。与其说帮我带孩子辛苦了自己的爸妈,或许可以说成是自己的私心,借这样的机会将爸妈留在我的身边,如今在外地成家生子,我不能到他们身边去,就让他们到我的身边来。10月29号也就是明天,布丁就是23个月的宝贝了,虽然还只是会最简单的“爸爸 妈妈 拿拿 达达”以及那似有似无发音的“waowao(姥姥)wao---ye(姥爷)”但心里和行动上却听得懂大人的言语了,顽皮的他还会用自己的方式逗的大人们哈哈大笑,比如假装生气然后再扭过头来冲你笑、比如在你的面前手舞足蹈然后要求你给他鼓掌、再比如和你玩捉迷藏,悄悄的跑到一个地方然后大叫让你找到他,且找到后一定会扑在你的怀里亲亲......很多时候还特别愿意“多管闲事”仔细观察了大人做的某一件事情,马上就学会了,模仿能力超强,会在你不经意间给你一个“惊喜”;乐于助人的布丁总是能帮你做很多事情,管它是力所能及还是不能及,都愿意跑过来尝试,而我和我的家人们也很乐衷于他的“帮助”在获得他的帮助后也不吝啬表达对他的感谢,获得赞扬和感谢的布丁或许也是因为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热衷于“帮助”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这或许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我们以前的父母总是羞于表达对孩子的赞赏,孩子做的事情明明让你很骄傲自豪,却碍于面子和衷于“凡是要谦虚不能骄傲“的老一辈习俗,让孩子们心中潜在的成绩感慢慢消磨殆尽,也就是以前经常听到孩子们聚在一起说的最多的就是“得到我爸妈的认可真是太难了,天天就知道说这个好那个好,似乎就我最不好,哼!”前辈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于自己的孩子身上,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突然有一天我看到布丁可以跳起来了,似乎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特别的兴奋,那一天他就一直在不停的蹦蹦跳跳,听见音乐依旧不忘记手舞足蹈还伴随着各种不同音调的“啊啊“这应该就是他在唱歌吧。真的,当了妈妈以后,就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积极,阳光。别的暂时都是顺位向下的。孩子的欢笑能够驱散所有的不快和阴霾,一个家庭所有的欢乐不能说全部来源于孩子但至少60%是有的。当了妈妈,会更加爱自己的爸妈,因为感受了所有的切身之痛和切身之喜。老爸老妈和我说“其实本意是没想到能带宝宝这样久的时间,各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布丁两年来没有离开过姥姥姥爷的身边,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我们有需要,他们会一直帮我带布丁,人是感情动物,从襁褓中的婴儿到满地跑的孩童,从看不清这个世界到熟悉身边人的音容笑貌,姥姥姥爷全程参与了布丁的成长,他们已经习惯并舍不得孩子不在不在身边的日子了。孩子谁带和谁亲,姥姥姥爷似乎也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睡觉会找姥姥;睡醒会亲姥姥,会和姥爷“男人般“的握手;手里的食物会和姥姥姥爷分享,不吃都不行,呵呵,也是醉了;遇到“害怕“的人和事,也懂得钻进姥姥或是姥爷的腿边上要不就是抱着脖子不撒手;姥姥姥爷询问“布丁,你和姥姥姥爷有多亲亲?"这个小臭宝一定第一时间将你的脖子楼的紧紧的,头歪在你的肩膀上,这个撒娇的功力是随了我,不过绝对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别的不说,布丁现在看来的高情商真是随了他的爹地大人,不错不错,随的好!哈哈哈哈!
只要想到爸妈和孩子,想说的想记录的真的是没完没了还是那句话,想哪儿记哪儿,没什么华丽的辞藻,就是些家长里短,但却充满了烟火气只待多年后布丁长大,给自己的回忆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