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完整的古玉244万、天残、地残、人残的呢?

完整的古玉244万、天残、地残、人残的呢?

作者: 月月收藏 | 来源:发表于2017-03-02 18:09 被阅读0次

    三代古玉器的传递,主要靠对地下墓穴的发掘。在地下眠藏数千年的漫长过程中,古玉除了因受沁而变得丰富多彩之外,更多的是在墓室中随时承受着平面变形、断裂、土壤有机物的侵独等严重致害因素的威胁。

    新石器时代商 兽面玉璜 (疑良渚文化) 成交价格:244万 成交时间:2013年

    一般的古代小墓穴多有坍塌,墓中随葬玉器完整的并不多见。出土后在把玩传衍过程中,又会受到由于各种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触碰、折断等外力的破坏,所以,能够邂逅或收藏到一件完整无损的老三代玉器,不管是生坑还是熟坑,都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与把玩一件清代的玉牌子绝不可同日而语。

    古玉的致残原因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类,即:玉质本身就带有的缺陷,俗称“天残”;在土内掩埋的过程中,受到土内有机物质的侵烛而出现不可逆的品相破坏,俗称“地残”;一件雕塑完整的玉件,因人为的原因而导致裂璧、磕碰、折断等品相破坏,称为“人残”。

    在古玉的交易上,流行着“天残不折钱,地残折一半,人残不值钱”的残玉交易价位参考。

    良诸文化玉器中的石筋(天残)

    天残:对于玉材使用的优劣取舍分割,是随着人们对用玉质质量认识不断加深而逐渐形成的,唐代以后,对和阗玉的优劣认识基本上确立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但是通过分析老三代的出土器,可以肯定彼时的用玉基本上处于被动的使用上,挑选余地很小,也很少见到上好的玉料雕件。我们在观察老三代玉器时,有时可以见到玉质内里的裂痕、饭糁、石筋、颜色瑕庇等材质上的不纯净,这在唐代以后的作品上很少出现,清代的乾隆工玉器绝不会出现。

    一般收藏古玉,对老三代藏品的玉质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因为彼时的玉质基本上都不会很好,尤其是商代的玉件,和田玉极少,只是高级的王室墓穴才可能出现,尽管如此,和阗玉的玉质也远不如明清时期的纯净。所以说“天残不算残”。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土锈(地残)

    地残:任何一件古玉,在漫长的地下掩埋过程中,由于环境的不同,都会真实地在玉器身上得到反映,比如出土于两北方的三代古玉多处于周围环境干燥的土壤环境中,所以一般器身完好,较少带有土壤有机物带来的侵蚀,这种环境下出土的玉器,俗称“燥坑”;而出土于南方的老三代玉器由于掩埋环境潮湿,土壤成分复杂,所以沁色多,土蚀也多,俗称“湿坑”。我们所说的“地残”,就是指湿坑出身的古玉。

    常见的地残是土锈。土锈就是土壤中的无机盐对玉质造成的品相上的破坏,表现为土与玉的表层牢牢粘附为一体,在放大镜下可见晶粒状物,手感毛糙,不能完好地剥离,这样就破坏了玉件表面的品相结构,严重影响了玉的观赏性与把玩性。土锈的主要化学成分据分析是硫酸盐、碳酸盐、桂酸盐等无机盐,形成土锈后很难溶于水,所以土绣在水中不能浸泡松软。古玉上的土锈虽然对玉器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同时也为古玉的真伪辨识提供了鉴定的依据。清代造假三代古玉,多用所谓“叩锈”的方法;现在则多用胶水和上黄泥巴,粘在仿品上,以充土锈,更有简单的办法,用湿泥巴直接涂抹在仿品上,这些伪土诱都比较好辨识。

    良渚文化 (地残)

    拥有一件带存土锈的三代古玉是很幸运的事,尽管不太尽如人意,但是凭借土锈可以证明玉的出身,也是不错的收藏,切记不可别试图除锈,这样做很危险,一定会伤及玉的表面,这样,就会由“地残算一半”转眼间变成了 “人残不值钱” 了。

    人残:对于用于收藏目的的古玉,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人残。所谓“人残”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通过人的外力导致玉器的磕碰损坏,譬如不慎将玉件掉在地上,或磕碰到硬的东两上而造成的品相瑕庇;二是对已经残损的器件的改制与人工干预下的掩盖,譬如对于出土前的老残器进行修改(俗称“动手”),或对传世残器的修整。常见的玉件的磕碰、折断比较容易观察,在实际操作中,有些片状玉在受到不同程度的震动后,也会出现很隐蔽的裂痕,这样的裂痕有时是很致命的。所以在收藏片状古玉时,应该极其仔细地寻找是否含有细小的裂璺。

    春秋 卧蚕玉璧 人残(两边人工磨平)

    而对于初涉古玉收藏的人来说,比较富于欺骗性的是经过动手修改过的古玉,经过动手的古玉一般都存在着造型上的不合理,譬如用残损了的战同玉璧改璜,由于玉璧的外沿单阴线是一个整圆形,而改成了横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完整的古玉244万、天残、地残、人残的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ek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