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五十年里,居民住房的变化见证着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房子,与家存在相关,与家庭幸福相关,与国家发展相关,无论放在哪个层面上讲都是大事。
我记录下记忆里有关房子的所见所想,想给缺失这段记忆的孩子们看看。对于坐拥几套房产的孩子,这不代表你有财富可以传承多久;对于头顶无片瓦的孩子,这不代表未来没有希望。你正在成为自己家庭创业者。父辈本来就是这么过的,现在由你来为自己的家打地基,筹建高楼大厦,没什么可委屈的。
我出生东北边境的小镇上,在我上幼儿园时,这个小镇只有一条商业街。街上最大的商店是百货商店,是一排比较整齐的带大窗子的平房。百货对面是饭店之类的,我从没进去过,没啥印象。街的东端是垂直的“文化街”(我起的名字)上,从北向南依次排列着人民医院,对面是第一小学,冰棍厂,书店,文化宫,电影院。文化街的南侧,商业街的南端延长线上有个简称“联合”的杂货铺,两间低矮的窗户很小的泥砖房,印象里房子里常年亮着昏暗的灯。我们拎着瓶子买酱油醋的地方就是这里,离我家大约一站地的距离,几岁的孩子走起来也不近。
家附近有一个公共自来水管,从一对老夫妇的泥房子里伸出来(我老担心这房子会被水泡倒了)。附近居民要来这里担水回家吃用。家里男人不给力的,女人和孩子们就会变得很有力气,经常见两个孩子走在冰面上小心翼翼地担水。我很庆幸,爸爸力气很大,从不让妈妈和我干这活。孩子们常在这里洗黄瓜,西红柿,大葱,韭菜苔,分享一切可以生吃的东西。有时不觉好吃,但觉得很热闹。
简单的生活里,热闹就是一起做个没啥意义的事。你看我做,我看你做,大人孩子都这样,谁也不比谁跑在前面。人们就这样溜达着走着,时间就这样溜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