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妈妈知道怎么办》
读者:Mocy
日期:2020.12.5
页码:P78—P93
收获:
一、一致性表达。萨提亚理论的“心口统一”,心里怎么想的,嘴上就怎么说。
根源:情绪表达障碍,即述情障碍。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小时候,表达感受不被父母允许,长期的训练导致忽略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表现形式:好话不会好好说。
案例:我的家庭成员都有不同程度的述情障碍,代际传递仍然是重要因素。小时候我也经历过母亲说不穿棉毛裤,冷死你!不吃饭不吃饭算,饿的又不是我……这样的狠话,我成功代际到新家庭中,对陆先生说过不少,一入冬我就强烈以爱之名叫他穿厚衣服,不穿我就开始生气放狠话……这样的例子多到盘点不过来。
正确识别情绪并表达情绪的方法:
1、感到自己要生气了,我先按下“暂停键”,停2秒钟,说:妈妈现在有生气的感觉了!
(以平静的语气说出当时的真实感受,而不是威胁的语气)
2、感觉自己没法通过“暂停键”,甚至马上要爆发了,可以使用“逃离现场法”,暂时离开“事发地”。
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三点原则:
原则一:事发地在家里或是非常安全地方,保证自己暂时离开不会将孩子暴露于危险中。
原则二:不了扭头就走,孩子会困惑,产生一个危险的想法:爸妈不要我了!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别让无心之举铸成大错!
原则三:尽量保持平稳语调跟孩子打招呼。如:我现在马上要发火了,我想要自己待一会儿,你也想想刚才的这个事。
二、负情绪链条。怎样有效克制坏情绪蔓延?
错误做法一:情绪传递=踢猫效应(人受到环境的影响产生负向情绪,如果没有很好地进行处理,那么负向情绪就会拧成一根链条,向下传递。)
“猝不及防的反应”:自己还没反应过来,情绪就发泄出去了。
打破踢猫效应的方法错误做法二:生憋
父母“生憋”所呈现出来温和说装的,孩子何其敏锐,是打假温和的高手。
生憋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役!
破坏力有4:
1吓坏孩子;2亲子关系恶化(安全感被破坏);3孩子对自己不认同;4孩子习得了父母的行为方式(习得=学习而得,家风:就是父母的言行举止、价值观等行程的,孩子从而习得代代相传形成的)。
反思:看了“生憋”这个词语,我才明白十月好几次哭我都有这样的行为,虽然我没有井喷式爆发,但是说话时语气低沉,脸比马还长,破坏亲子关系!
平时,陆先生责备我,我也是“生憋”,然后情绪传递,逮其他机会爆发出来,最后真的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役!
克服“生憋”的方法:
情绪缓释法:在负向情绪还没有堆积裂变的时候,不憋着不让它长大,看见并说出来,慢慢放掉。
操作方法:
1、做“憋感觉察”,感觉憋感来临。毫不犹豫马上进入第二步(及时疏导,不可拖延)。
2、识别并接纳自己的情绪(用比喻:花生、绿豆、大饼等让孩子有形象感,在趣味中唤醒孩子)。
3、“憋感释放”,做出一致性表达
(我的耐心马上就要消失了,消失了就会生气,你想让妈妈生气吗?这句话像“最后通碟”,语气用不好就成了威胁,要温和、温和、温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