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人

作者: 墨乐桉 | 来源:发表于2021-05-15 23:07 被阅读0次

    这个页面打开了许久,但不知道如何下笔,脑子里似乎没有一点东西,也没有任何值得去记录的事情。

    自己好像是一个空心人,空有一副丑陋的皮囊,里面的所有灵魂都没有了。也像古人所说的:肚子里没有墨水,空无点墨。

    越来越不擅于深度思考以及没有深度思考的机会是当今的一种趋势,就拿大学生来说,应该只有一层的人是会主动去思考的。

    在一所普通本科,你会发现上课听老师讲的同学是一种稀有动物,首先是不听,其次听的人中有很大比重也只是留于老师讲述的话语的表面,不会去联系,所以老师讲错了也不知道。

    空心人,没有观点,一是没有输入,二是缺乏深度思考。之前看到过一个报告,说是在今后的社会中,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将会是一种稀缺资源。

    确实,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人们的忍耐度逐渐降低,对于不感兴趣的东西,连几秒钟的视频都无法忍耐,更何况是那种生涩难懂的论文,更何况是要自己去思考然后输出新的观点。

    不思考,眼神都是麻木的。

    从所有年龄结构上来说,学生时代应该会是用脑最多的一个阶段,但纵观我身边的现象,没有多少人是会去主动思考的。

    包括我自己,虽然同样打着以学习为名的借口,我更喜欢通过看视频去学习,确实,有些视频纪录片确实包含很多知识与信息。但是,这些消息都是被筛选过的,然后用一种大众几乎都能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因为太过于大众化,让我观看时没有任何难度,所以也只能浮于表层,引发不起深度思考。

    大一第一个学期我还会通过阅读高数课本去预习,我可以反复阅读那些难懂的定义和例题,并从理解中获得乐趣。然而现在我已经静不下心来去阅读课本,而是更期待通过慕课上老师的课程去了解,渴望更高效的看懂理解,结果往往是效果更差,听不懂老师讲的什么。

    因为我缺乏耐心花脑子去自我解读,而是想获得一种现成的简单的理解方式。这也导致自己很多数学类的知识学了就忘。

    少了一种钻研的精神。视频虽然比文本更直接,但是人需要一种想象的能力,通过语言这种较为抽象的方式去形成自己的思考路径,就像今天自己看了两集《圆桌派》,听的时候觉得很有意思,但现在也留不下任何讨论观点了。

    看似输入了很多,实则只是擦肩而过。

    思考的能力也是有惯性的,长时间不思考,会缺乏耐心,也会减少专注力,把对某件事的认识都寄托在别人的理解上。

    我觉得,这是一种挺可怕的现象,如果每个人都朝空心化发展,不用脑,只是接受一些简单的讯息,那么会加大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概率。

    同时我认为自我思考是能带给人满足感与兴奋感,可能是活跃的大脑思路会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自我思考让人能获得价值感,集中精力去想某件事学习某一块知识,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说明自己的这一天是有价值的,不至于浑浑噩噩。

    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丢弃思考的能力,不然空有皮囊,双目空洞,无所可言,漫步人世间,如个稻草人般,岂不可悲。

    写于|2021515 23:02 星期六

    文|墨乐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空心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gk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