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终将逝去的小心动
在2017年11月的时候,我喜欢上一个男孩子。
第一次见到这个男孩子,应该是在图书馆。那时候他坐我对面认真学习,而我在一边和闺蜜微信聊天一边嘻嘻哈哈。
可能是笑声惊动了他,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
当时我还戏精地想了一下:我冲他笑,他不会以为我喜欢上他了吧。
没想到被自己说中了。“一语成谶”
从那以后我开始注意到这个人,我发现每天都能在图书馆见到他。有一天瞄了一眼他的学号。嗯,好像是外校交换来的。可能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因为是交换生的原因我对这个男生的好感度增加了一些。
后来有一天和外校男生打羽毛球,他正好也来了。看到他我有点惊讶又惊喜,同时,还有一种心脏砰砰跳的感觉——好久都没有体会到这种感觉了。
他挺瘦的,打羽毛球的样子挺好看的,笑起来……也很阳光很温暖。
那天晚上我们又在图书馆相遇,我刚好还坐在他旁边。趁他出去的时候,我瞄了一眼他看的书:如何高效学习。在我的圈子里,我所知道的,既喜欢看书,而且还喜欢看这种“自我管理”的方面的书的人很少。
那天晚上图书馆闭馆的时候,他主动跟我谈起我最近看的一本书(声音也很好听!)。聊着聊着,我们聊到其他书,聊到兴趣,聊到手机app。我发现他和我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比如,我们都用某口语软件,都参加过某投资理财入门课,都喜欢看某本书,都对某领域感兴趣。
那天晚上我很激动,就像是找到了另一个我。说实话,对于我的精神世界,我还是有一点顾影自怜之意的。我一直以为,在我的学校,我的圈子里,我的思想还是比较超前的。然后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有一个人跟我一样甚至比我强。颇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
人们有时候“棋逢对手”会惺惺相惜,更何况是一个长得还不错的异性。于是,他很自然地吸引了我。
后来有一天他约我去“做手工”,给新书包书皮,我们又聊了好多。后来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我们都会一起从图书馆回宿舍,路上讨论一些东西。
作为中央戏精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我幻想了很多场景。我幻想我们会有一段像小说一样又dramatic的恋情。
只可惜,我的生活不是小说,也不是电影。
有一天在舍友的鼓动下我约他出去吃饭。过了一会儿他回复我,今天舍友过生日不行。
这时我已经大概感觉出,他对我一点儿意思都没有。又经过了一天的戏精的心理斗争,我决定放弃努力。晚上又给他发了一大段微信,商量一下想一起学口语。然后,他过了一天才回复我。
在这一天的时间里,我想了好多好多。想到前任,想到未来。我的低自尊模式又开启了。我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我太胖太丑他才不接受我?
后来他没有再去过图书馆。我也花了一段时间才接受了他不喜欢我这个事实。
张爱玲说,每个男人生命里都有两个女人:红玫瑰和白玫瑰。于我而言,他应该就是“得到白玫瑰后心头的朱砂痣”“得到红玫瑰后的床前明月光”。(不同的是我并没有得到红玫瑰和白玫瑰。因为“求之不得”,所以他在我心成了一个难以过去的坎,难以释怀,难以忘记。
后来我安慰自己,他不喜欢你并不是你的错,和你无关。有些人,就算你变得再努力再优秀他可能也不会喜欢上你。我花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才慢慢释怀。
后来快走的时候,他又突然出现了。他期末考试完即将返回原来的学校的时候,有一天,他给我发了一条微信,说有一本书要送给我。
他送了我一本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作为圣诞礼物,里面还夹了一张圣诞贺卡。上面解释了这段时间为什么消失了——他说前一段时间输出的东西太多了,就找一个地方躲起来了,想安静的学一些东西——很烂的借口。他还推荐了他个人的公众号给我,上面有一些他自己写的文章。
后来,就没有什么后来了。我偶尔会在微信上和他说几句话,他依然是过很久才回复。我依然会一遍遍地翻他的朋友圈,看有没有更新——这是我唯一能了解他的生活的途径了吧。
后来他在朋友圈发了一首自己唱的歌——他声音真的很好听,我耳朵简直怀孕了。听完后我内心快要熄灭的小火苗又“蹭”的燃起。
现在,我在一边听着他唱的歌,一边记录自己这一段没有开始过的“感情”——哦对了,记录这个做法也是受他启发。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写些什么。这好像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好像是一篇没有完整结构也没有什么文体的随笔。
整个过程好像也没什么波澜起伏,我甚至连一个开始的机会都没有。
可能,就只是记录吧。记录一下,自己在20岁的时候,还年轻,还能心动。还喜欢过一个男孩子。会不断翻他朋友圈,不断在脑子里yy和他的未来,会假装不经意地找他说话,会找话题,会一遍一遍地听他唱的歌。然后,也会因为难过发一些仅对自己可见的微博,会因为他要走了难过地想哭,会因为被拒绝了而怀疑自己。
见到他会紧张,然后还要装着很平淡。觉得他做什么的样子都很好看。觉得他完美的简直就像男神。
很多年后再看到这记录,也许会嘲笑自己当年为什么会那么蠢那么戏精。但是可能我也会怀念当年那个自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