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松蔚
北大博士:关系靠不靠谱,看这2点就够了一个问题
有没有意识到,我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烦恼,都和他人有关?
你喜欢的人,尽管你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却还是不喜欢你;
你讨厌的人,却变成了你的老板,你的客户,你的合作伙伴,甚至你的姻亲,你只能默默吐槽,却不能摆脱每一天的水深火热;
你的孩子并不像你期望的那么热爱学习,你却拿他毫无办法;
你的邻居蛮不讲理,总是因为各种小事扯皮;
你想做一番事业,却被同事拖后腿;
你想从伴侣那里得到支持,结果发现他才是最不给力的那一个……
从古到今,无论是哲学也好,宗教也好,方术也好,还是现代的心理学也好,人们一直都在追求某种方法,某种智慧,帮助每个人处理这些难题:
为什么这个人是这样?
这个人怎么可以是这样??
怎么样才能让这个人不这样???
这些问题困扰了我们几千年,直到有了心理学……
也还是没有办法。
北大博士:关系靠不靠谱,看这2点就够了一个事实
「这个人,他就是这样。」
这是最无可撼动的事实。
人际关系是一个双方的游戏,而不是你的单人舞。
我们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人际难题,我们总觉得可以提高自己的技巧或「能力」。可惜,大部分人理解的「能力」,并不适用于人际关系。
他们对「能力」的想象是(它可能有很多别的名字:权力、领导力、掌控力、摄受力、说服力、人格魅力、气场、高情商):一个人通过自己单方面的修行,把每一段人际关系纳入掌控,把活生生的人,变成可操纵的对象。
想要按自己的意志调教伴侣的人想做这件事。
试图用科学育儿方法开发孩子潜能的父母想做这件事。
研究如何写出爆款文章的自媒体想做这件事。
教授人人都可以发财的课程也想做这件事。
然而,当一个人满怀这种期待的时候,他往往会无视对方的特异性,便难以看清这一事实:任何一个互动,都没有人可以单方面做主。每个人做的每件事,都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发起一种对关系的定义,然后等待对方的回应。
换句话说:「对方不按我的套路来,我没有办法。」
但不是真的没办法,办法其实有。
——只是对于这时候的他们,还看不到。
北大博士:关系靠不靠谱,看这2点就够了一个领悟
我做了十年的心理咨询师。在这十年的时间,帮助过不少人处理他们的关系难题,有处在学术前沿的高校教师,也有在商场叱咤风云的行业精英。他们开始走进咨询室的时候,往往没有做好长期做咨询的准备。他们只是碰到一个问题,随便问一问,就像前面说的情况,想要一个简便的建议或方法。
「我跟XXX相处有问题……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但他们很少可以一次就得到答案。短暂的僵持过后,他们渐渐意识到,问题并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解决的。他们要花更多时间接受咨询,几个月,甚至几年,慢慢静下心来,从一个问题说开,说到他们本人,他们的认知模式和早期经历。
事实是,他们来做心理咨询之前,他们早已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建议或方法」了……之所以一直没找到,因为他们需要的,是整个人的心智升级。
就好像我们想改善手机的功能,总以为只要装一个新的App就好,到处找这样的App却找不到……但或许那个功能,必须升级整个操作系统。甚至于,或许我们在硬件上需要从一部「手机」升级成一台电脑或是服务器。
这个升级的本质是怎样的呢?
它需要经历一段非常痛苦,非常艰辛的领悟。就像一道必须迈过的坎,才能踏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这道坎说来也简单,就是前面那句话——
对方不按我的套路来,我没有办法。
北大博士:关系靠不靠谱,看这2点就够了两条基本法则
这句话,看上去是一句废话。而且很好理解。
你会说:「这一点,我早接受了啊!」
但是不同的人,对「接受」的理解是不同的。我有一些来访者,一开始完全不明白这句话有什么意义。有一次,一个人疾言厉色地对我说:「你以为这句话我不懂吗!但我干嘛要接受别人可以不按我的套路?那我岂不是什么都做不了,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就只能任人宰割,听天由命了是吗?」
那时候他很痛苦。他认为是命中注定的另一半,那段时间跟他提出了分手。他只想找个地方放声大哭一场,不知道自己真正要「接受」的是什么。
他以为接受了,就再也没有任何机会了。
但是,恰恰相反。
每一个下棋的高手,都要接受:在公平的棋局里,没有必胜的走法或套路。这并不等于他们只能任人宰割。接受这一点,才是他们走上高手之路的起点。
他们会开始琢磨棋局真正的法则。
在人际关系中,也有两条最重要的法则——
一条是,你永远只能看到别人怎么做,看不到别人怎么想。
这个道理不用讲。人心隔肚皮,人家不说,我当然不知道人家是怎么想的,想知道的话就只能去问。——但是且慢!你问了,就能知道吗?
要知道,别人说出了他的想法,你仍然不能确定他说的是不是真话,除非你「相信」他说的是真话。所以表面上我们了解到的「想法」,事实上只是我们的「信念」。比如,在地铁里被人踩了一脚,你要不要生气?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这取决于对方是否故意。但我们并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真的故意。你会听到解释:「我不是故意的。」问题是,有时候你信,有时候你不信。
你最终生气与否,并不取决于他怎么说,而取决于你内心的判断。
根据这个法则,你在人际关系中,「接收」到的一切来自他人的想法、态度,和情感,都离不开你内心世界的加工。你看到的东西,往往是你授权看到的东西。这个法则指出了我们是如何把关系,变成了「我们想要的关系」。
而关系中的另一条法则提醒我们:关系,又不仅仅是「我们想要的关系」。这条法则是:你为一段关系设立的规则,别人永远可以不遵守。
我们对于自己每一个伙伴是什么样的人,会做怎样的事,常常是有想象的。
这种想象其实是我们单方面设立的规则。它很管用,大大提高了我们与别人交往的效率。然而,不管这些规则在大多数时候有多精准,我们必须意识到,它只是我们单方面的期待,有时候甚至是幻想。——你只要听到生活中有人说:「啊?这个人怎么可以做出这种事?凭什么!」那就是幻想破裂的声音。
一个人对自己的规则越有自信,在现实的关系中就有越多盲区。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路过某大学的宿舍楼,看到楼下的空地上,按照房间号划分了自行车的停车位,还有通知:「请自觉按照房号区域停车!」但其实自行车停得乱糟糟的。我跟朋友说:「你看这个通知,自以为说了别人就会听,谁会听啊?」
朋友说:「那有什么办法呢?」
我说:「如果是我,这个通知就会这么写:各房间有权将自己房号区域内的自行车据为己有。有了这么一句,看到的人就不敢乱停车了……」
抛开不厚道这一点不谈,我的做法一定比原来的做法更有效。这不是因为我有什么管理经验,而是因为我心里有这根弦:「请按规定停车」是管理者单方面的规则,他认为应该如此,其他人未必会遵守。只要这根弦绷着,我考虑问题的时候就必须多转几个弯。所以想出来的主意,自然会更管用一些。
这条法则的推论就是,你也可以打破规则,不必去遵守别人对你的「预期」。你无须要求自己按别人期待的反应方式去反应。这种做法,有时候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自由,当然也需要承担相应代价。每一种行为,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你怎么做,是你的选择;别人以怎样的反馈回应于你,则是你的风险。
北大博士:关系靠不靠谱,看这2点就够了
一个全新的系统
在心理咨询中,我做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帮人掌握这两条法则。
等于是让人拥有一套更高级的心智系统。
刚开始的时候,这个系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好处。越到后来,好处就越大。最大的一点,这个系统在某种意义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选择权——
你可以试一下不一样的自己。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都受到了太多规则的限制。通常我们看不见这一点,是因为「我们」本身也局限在这个规则之内。而拥有这套新的心智系统,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规则」本身的形状,也就意味着,可以试着挑战这些规则。
这样的人不是说不会遇到关系难题。但是他们不自恋,不会想当然地认为,世界就必须按自己的想象来运行。他们看关系中的互动是双向的。自己不是控制的一方,但也不是被控制的一方。他们能看到自己是如何授权于人。
这套系统,可以给人一双不同的眼睛。
因为有这双眼睛,在同一件事当中,他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可能。当常人抱怨问题出在别人身上,自己无力改变的时候,意识到这些法则的人,或许就在这时发现了自己的行动空间。他们不对别人报以过高的期望,当然也就不至于失望。他们灵活地运用自己,既可以按原来的规则,也可以做得不一样。
之前说到的那个觉悟:「这个人,他就是这样。」
对这套系统来说,还是一样。
但它可以加上后半句:「而我要用不一样的方式,去和他相处。」
这——就是关系问题的最终答案。
北大博士:关系靠不靠谱,看这2点就够了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答案的过程,也就是系统升级的过程。
在我的经验中,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它不是学习一个外来的东西,而是去重组一套已有的东西。一方面花的时间长(当然了,费用也高),另一方面,这个过程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一段焦虑和困惑的时期。已经知道的东西被打乱了,新的东西又没有建立起来。
做心理咨询的时候,会有一段时期,来访者特别不耐烦:「怎么跟你咨询了好几回,我越来越糊涂了?你直接告诉我怎么做不就完了吗?」
有时候,我心里也觉得挺抱歉的。
但我自己也经历过同样的过程。我至今记得,在中德班学习系统家庭治疗的时候,有那么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懂的东西越来越少,上课越来越困,想逃课。老师说,这是大脑在抗拒这些东西输入。人们天然喜欢确定的,条条框框的规则:「每个人必须如何如何」,阻抗那些不确定的,多元视角的信息:「你是这么认为的,但他不是」,本能的反应就会想:「对啊!但那又怎么样!该怎么办,你倒是给个建议啊!」——我想逃课都算好的,还有很多学员直接退出了呢。
不时地有人告诉我:「简单问题讲复杂了」,「有点糊涂」,「为什么不能直接告诉大家该怎么做?」也有很多做知识付费的前辈,给了宝贵的建议。
不一样的改变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有一句话:「你想知道怎样画一张完美的画吗?很简单,你先让自己变得完美,再顺其自然画出来。这就是所有专家的方式。」
这个说法,也适用于你的关系难题。
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我们生产幸福力⋯
心能量心理工作室·关注扫码·预约咨询
北大博士:关系靠不靠谱,看这2点就够了 北大博士:关系靠不靠谱,看这2点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