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TX答辩季,不管是内网还是外网的热度都相当高,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我最近也是答辩大军里的一员,第一次参与,感受颇深。
特别是内网讨论,有很多蛮深刻的评论。
众生相
回想整个过程,还是有点意思的。
- 比较轻松,还没开始准备,看到报名链接时顺手点了报名,想着时间还长呢。
- 日常讨论,主要讨论往年的名额,一些莫名其妙来的小道消息等等吧。此时氛围也还没紧张起来。
- 确定答辩时间,开始有一点点紧张的氛围了
- 陆续有一些G的答辩开始了,有些万事通同学开始分享其他G的一些答辩情况等等
- 陆续开始有同学讨论选题方面的内容了
- 大概在真实答辩前一个月的样子吧,陆续有人开始跟自己leader对齐选题,并准备PPT内容了
- 准备两周,大概出第一个版本PPT,开始跟leader对齐
- 内容持续调整
- 大概一周后,此时大概出第二版PPT内容基本敲定
- 细节不断调整
- 开始准备试讲,根据试讲情况不断调整内容
- 两三天后,敲定PPT大概80%的内容
- 答辩前两天,还有人整个推翻重写,整宿不眠的写
- 答辩前一天,开始写演讲稿,准备QA
- 答辩
- 答辩后,有的唉声叹气,有的兴高采烈,有的沉默,有的滔滔不绝...
当前的看法
因为没出结果,其次本次我也比较悲观,毕竟第一次参与很多流程一时间跟不上,比如有的人会写稿,写QA,而我一脸懵圈,权当陪跑,走个过场,不小心过了那就是“得之我幸”。
- 答辩上的QA环节,不要去过度解读它。
- 千万不要因此否定自己。
- PPT跟演讲、汇报是职场生涯非常重要的一环,个人以为是顶级软技能之一,认真对待,尽力而外。
我的经历
事实上,我的经历跟前文提到的总体感受,是相近的,但是因为个人性格原因,又有点不一致。
关于风声
TX这边有一些习惯,那就是经常是固定小团队一起吃饭,其次每个团队总会有一两个万事通,或者自带幽默气息的人,非常有意思。
比如其他G答辩的风声,名额,通过率等等
比如部门往年答辩结果,谁的好,谁的水等等
比如...
少听,该干嘛就干嘛。
关于选题
怎么讲,大多数时候开发都在做CRUD,要硬憋出一些特色,确实殊为不易。幸好我之前的两个组写过一些音视频领域的相关内容,虽然也不是什么高壁垒的东西,但是相对在CRUD里抠抠搜搜找内容,确实会更有值得分析,值得打磨的东西。
经历过一次,对我后续的研发思路也会有影响——面向答辩准备。
- 在团队中尽量做更有意思,更有挑战的事,不要担心脏活累活
- 做方案时,要体系化思考,并且把每个方案都记录在案,以便后续答辩时找到当时的思路
- 收集各项指标,记录在案,至少也要保存
- 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更要全面收集,全链路的数据都收集,并记录在案
- 学会计算成本
关于ppt。
这是第一次以汇报或者答辩的角度准备ppt,需要显得正式,严谨,且专业,头疼不已。
内容
为此参考了很多互联网技术分享的ppt,最后也多少整出个四不像玩意了。但是因为经验不足,参考了太多技术分享的思路去写,而不是从答辩诉求的角度去写,第一版把重心放在业务流程上的方案设计,这样出来的内容显得空泛,大而虚,总有一种没有抓住东西的感觉。并且,现在互联网架构大同小异,仿佛这些思路不需要经过思考就可以做出来,所以写出来自己也不满意。
于是找导师对齐,重新捋出思路,确定方向。整体思路会围绕
- 业务场景,流程要能够将明白
- 体现出思考的过程(比如根据业务特色做出来的设计、优化思路)
- 数据化、量化
有了这样的前提,基本又花了两周重新写了一个版本,再找导师对齐是确定方向上对了,剩下的就去一些细节优化。
关于试讲
在试讲期间,真的要选择合适的团队,避开有些同学瞎说,最要命的是质疑你的项目价值,总觉得你的内容次,打击你的信心。而好的试讲师会认真听讲,并适当的给出一些你的内容里可能会被挑战的点,以及挑战的一些可能的方向,并给出相关思路。
有些同学的点评,让我分分钟想把他的脑袋锤爆。
关于答辩。
嗯,给我的感觉,真的挺一般……
有些是真的为了质疑而质疑,优秀的面委会根据你的方案进行探讨,询问,交流。最要命的事,为什么会会有压力测试这样的说法,很难理解,技术答辩难道不应该把核心点放在技术上,讨论方案的优劣,压力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关于答辩后。
有好多同学答辩后会做很多讨论,也有的人闭口不谈,就是叹气,有些同学跟我聊天说被问的心态崩溃,被质疑的很不舒服,总之有的出来信心满满,有的出来垂头丧气。
我心态历程也有点复杂,当然结束之后是真的放松了不少,不过最终结果没出来多少可能会牵动心里一些想法。但是,我觉得尽量还是要调整心态去面对,整个过程尽力而为即可,而结果虽然重要,但是却也不重要。
不要因为没有过而觉得自己真的不行,特别是答辩被质疑时,自己做的东西有没有价值自己最清楚,自己做的方案是不是在那个背景(综合人力成本,时间成本)下的最优解就好,是的话那千万不要因为质疑自己。
祝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