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话中的“男人向左,女人向右”
今天在网络上看了一部纪录电影《幼儿园》,这部九七年拍的老片里满满打动人心的童年懵懂故事。其中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小男孩谈起他的父母,他说:“他们很忙,妈妈天天做美容,爸爸天天在外面陪人吃饭喝酒。”这让我一下子回忆起九零那个喧嚣时代的男人与女人生活的不同,似乎在生活爱好的方向上男人向左,女人向右。
走过九十年代,故事推陈出新。男人们的生活大体如故:推不掉的酒席、KTV,而女人们开始从毫无成效的美容瘦体的疲劳中走出来,她们走进了瑜伽馆寻找身心的合一安宁,走s进了心灵成长课堂学习与自己相处,与他们及世界联接。当然也更多地走进了书店、影院,有自己的读书会、禅茶会、女人会,她们可以聚在一起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她们一起跳舞、唱歌、品茗、弹琴…….
现实是男人的监狱?
一次读书会上,有一位年长的姐姐说了一句语惊四座的话:“总结下来,男人一生就干了三件事:性,金钱,权力!”虽说听上去有些“言重”,但看回周围世界确实如此。姐妹们不禁发问:“男人们为何活得这么单调?”四顾回望,身边太多的男人,有点时间都泡在酒桌上、麻将桌上、KTV里,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早早地秃了顶,早早地衰了。而女人们却在日复一日地生机勃勃起来。
有一年在北京和老同学相聚,她刚生了娃,天天呆在家里带孩子,经常和院里子的女人们在一起相处。聊起女人和男人的话题,老同学大为感叹,“这院里啊,剩下的几乎全是老太太,男人们一生就是在外挣钱,连家都回不了,最后老了,却走得那么早。”也不知,奔波不息、折腾不止的男人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那些日复一日的声色犬马,那些似乎不得不去争取的权力和成功,到头来究竟得到了什么?当然,许多人都会说,这是家庭责任感,做男人太“难”。但是不是就不曾有过一点选择的机会?
并不尽然。
我们的社会规范是否无意识地要求男人要为成就事业而放弃家庭的幸福?是否刻板地认为男人就不该感性,最好理性得象块钢铁?感性的男人就是娘娘腔?我们有多少家庭的父亲能够和自己的孩子亲密地交流、玩耍?有多少孩子缺失了健康正常的父爱?到底都是一些什么潜在的规条绑架了温情的丈夫和父亲,扔给家庭一个冷漠、僵化、古板的挣钱机器的?
男人“没有”时间健身、读书,发展有趣的爱好,他的“难”,难在他任由现实绑架了他。这种绑架甚至剥离了他与身体的联接,令他不能觉知到颓废的生活工作模式对自己身体的摧残,听到不身体内部发出的警告,而令自己一步步过早走向衰老。不仅仅是身体,心灵也被剥离开来,许多人之为人的正常感受、情绪被分裂、隔离,以致于不能很好地和自己的灵魂沟通。一个人与自己的身体、心灵、灵魂分裂的最终结果就是变成一架“机器”,变成一个“生化机器人”,虽然仍有人的外形,似乎在外部世界建造了气势磅礴的宫殿,内心却渐渐地空了、朽,芳草从生。生命力就这样过早消退了、衰败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男人如果四十五岁以前能够放下各种面具、盔甲,诚实地面对真实的自己,学习变得温暖、柔软,让自己身上的阴性特质得以自然流动,健康长寿就可以期待。否则,长久的压抑、阻隔、僵硬及固执的思维、生活模式,会让这个男人在四十五岁以后容易生病并早早去世。而所谓的温暖、柔软,指的是人本具的人性、感性。一个男人可以悲伤流泪,可以恋家不舍,可以柔情满怀,对世事可以拿得起、放得下,不再以外在的标尺来评价、衡量自己,真正知道自己本具的价值。
合一的生命,健全美好的生命
于鲜活的生命而言,身心灵是整合为一的,情绪、感受、思绪也是合一流淌、无法分离的。无论男人抑或女人都需要真正的认识自己的生命性并尊重顺应生命本身的指引。男人可以接纳自己生命中似乎被贴上了“女性”标签的部分,也是人性中阴性的部分;女人也可以接纳被贴上了“男性”标签的部分,即人性中阳性的部分;阴阳合一,真实地活出自己,让生命象花一样绽放。
男人不再必须向左,女人不再必须向右。作为同样的生命,作为人,男人女人可以真正地相遇,这相遇于男人而言,会令他更懂得对自己的好,也能够真正活足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