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讲记——知常曰明

《道德经》讲记——知常曰明

作者: 隆云 | 来源:发表于2018-05-11 07:43 被阅读0次

        佛陀发现了“如来”,老子称其为“道”,在人,禅宗称其为每个人的“自性”。

        所有一切的知晓,来自于“自性”,这是那个“知晓者”。

        当我们这个“自性”进入独立存在的“意识”时,发现“意识”就是“能量”,而这个“意识”也自觉其自身作为自己独立存在。

        而“自性”进入“爱的变形能量”时,“爱的变形能量”也自觉其自身独立存在作着自己。

        它们都是非常单一的存在体,当“自性”进入“人体”时,我们人,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样子。

        “自性”进入什么,对于其自身来说,它就觉知到其进入的对象,从表现来说,似乎其丧失了自己的存在,这是其特点,因为“自性”本自是“空”,它自己内部,没有可觉知的东西。

        甚至其可觉知的这个特性,离开其觉知到的对象,也不存在了。

        但这个“自性”就是“你”,“你”进入什么,就成为了什么,除非你重新发现这个自己的存在,否则,它可以永远不被你知道。

        而只有这个自己,才可以全身而退出“万物”——人体,包括能量体与物质身体,“三”——爱的变形能量,“二”——意识,退出“意识”,“一”——觉——即消失,“自性”从这个大宇宙中出来,对于大宇宙来说,这个“自性”从它那里涅槃了。

        对于“大宇宙”来说,你要从大宇宙退出,要全然知晓其全部,才可以做到从其全然退出。

        人体的好处,在于其是个“小宇宙”,能做到从“人体”全然退出,也可以达到从“大宇宙”中出来。

        “人体”是宇宙的通道。

        从“人体”这个通道退出“大宇宙”,也要做到对“人体”的全然知晓。

        当然,这一切的发生,前提是你要知道你自己的“自性”,唯有它可以做到。

        “自性”在“人体”内,“人体”就是个“小宇宙”,是“大宇宙”的翻板,“自性”在“人体”内发现了“意识”,就是“二”,“自性”能觉,“觉”是“一”,“自性”发现了“情绪”,“情绪了”是“三”——“变形的能量”,“自性”发现了人的思想念头——“万物”。

        “大宇宙”是个“大身体”,人体这个“小宇宙”是个“小身体”,人类觉得“大宇宙”不可思议,但看看自己的“内部”,“大宇宙”的运作方式,也是如此。

        人类可以借助人体,发现所有大宇宙的奥秘,大宇宙的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人体得到。

        我们人类现今所得到的关于生命的知识,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认知,种类繁多,但这正好象,我们用眼睛看,看到一个世界,用耳朵听,听到一个世界,用鼻子嗅,嗅到一个世界,用舌头尝,尝到一个世界,用身体触,触到一个世界,用脑子想,想到一个世界,但这所有的综合到一起,便形成了一个体系——人。

相关文章

  • 人生智慧三个知道:知常曰明、知足常乐、知止不殆

    知常曰明 出自《道德经》”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曰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

  • 《道德经》讲记——知常曰明

    佛陀发现了“如来”,老子称其为“道”,在人,禅宗称其为每个人的“自性”。 所有一切的知晓,来自于“...

  • 2019-1-12(道德经:54~55)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 56-3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老子智慧和领导艺术之56–3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出自《道德经》第56章,意思是,明白共处的...

  • 不知常,妄为,凶!

    “不知常,妄为,凶!”这句话引自于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为: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颇有感触。...

  •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譬之金之在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既其出冶,...

  • 性命双修,正心才能正命。

    《道德经·十六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所以,...

  • 16-2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16-2“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出自《道德经》第十六章,意思是说:芸芸...

  • 不懂人性规律,容易好心办坏事!

    《道德经》: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意思是:懂得规律的就叫做明;不懂得规律,轻举妄动,就会出现祸患。 我们...

  • 学习笔记丨警惕高峰状态

    《道德经 第五十五章》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释义:懂得和谐与自我调节,就能做到恒久与可持续。懂得如何才能做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讲记——知常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mx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