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长篇小说是1905年在杂志上连载的,居然已有100多年了,可是现如今读它,其中所含意味仍然发人深省。
这是只不简单的猫,它富有智慧,对待任何事都喜欢“批判”一番,果然猫眼中的世界,自然不像人眼中那样理所当然了。人类所认为的“道理”和“理所当然”,在猫看来,常常非常愚蠢。如果读者诸贤以为“因为它是猫,所以它自然不能理解人类的智慧和作为”的话,那么诸位便大可以一起来欣赏我们人类的作为。比如主人公苦沙弥两个女儿对待白糖的事件,猫觉得:“人类从利己主义推出的公平原则,也许比猫的观念进步,但是,若论人的智慧,却比猫还不如。”这是说,人类总是自以为聪明,做一些“聪明伶俐”之举,实际上可能远离了事情的本源的初衷犹不自知。又说“所谓人类,是一种自讨苦吃的动物。”“若问人生的定义是什么,无他,只要说【妄自捏造不必要的麻烦来折磨自己】也就足够了。”
如此诸多看似深奥的金句,人生哲理,值得细细品味一番,人们信或是不信呢?毕竟,这些话都来自于落魄的穷教师家的一只流浪的穷猫。它和主人一样落魄,被各种人等欺负,甚至要被当成食物摆上餐桌,可是它还是不断思考,就像他的穷主人一样。它自认为智慧超群,但有时候也会自嘲。它至死也不会捉一只老鼠,它在嘴馋的时候差点因为一块年糕送了猫命。猫似乎看透了一切真理,结果还是不小心落在水缸送了命:“我快要死了,死了以后就能获得太平了。不死是得不到太平的。”即使在死的前一秒猫还在富有智慧的思考着人生的道理:“明知逃不出去还想逃,正因为这样的勉为其难,才这般痛苦。”
是了,这是一部极具讽刺性的小说。作者夏目漱石借着一只猫的口吻,亦庄亦谐,亦真亦假,输出猫对这人类世界的看法,因为是猫,所以,可以尽情讲出它的心里话,喜欢或满意,讨厌或愤怒,作为观者则可以赞同或反对,悉听尊便。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热络”或许是一种“爱”和深情的表示,这也许是大部分人从基因里就带有的特点,为了更好适应社会,无师自通,但偏偏有些人如苦沙弥这般的不解风情。不明“关心他人”为何物。 纵使如此,对比起“虚假的真情”和“真实的冷漠”哪一种要更高尚呢? 猫反而觉得:“冷漠是人的本性,不愿意故意隐藏这种本性的人,是真正的诚实汉。”
就是说,读《我是猫》真是常常叫人心里一凉。如绘画中的白描,无需装缀,把社会人的底色尽展无遗。如这般:
“听说在人的世界中所通用的爱的法则是这样的:在与自己有利的条件下,则可以爱别人。”
猫眼对于人类的愚蠢,薄凉,自私,等的揭示,也或许,人类本身也并非不知情,只是人常常把可悲的真相穿着“道理”的漂亮外衣,随身携带,一路相随到老,于是猫说:活在世上会明白更多的道理,虽然多明白些道理是令人高兴的事。但过一天,危险性就多一天,明白更多的道理之后,也许会变圆滑,也许会变粗俗,形成了心口不一的护身符。”猫借着迷庭等人和主人的聊天,回顾往事的一些小事,嘲讽到:“人类虽然聪明,但是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出于习惯忘记了初心。”
就是说,读《我是猫》之前,这本书名是这样可爱,读它的开头几个章节,哇,它的语气这样诙谐轻松,在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感叹--猫,你可真是只可爱智慧的棒棒猫啊!读完之后写读书笔记:天!我很想emo我要e/夏目漱石不愧是你,叫一只猫给我讲人生道理就要把我讲哭了呢!!
嗯。以上只是关于人性的片段,还有关于金钱,女人,婚姻,社会等,在此不再一一论述了,我认为这本小说哲理性很强,另外也可以很好地帮读者了解日本当时的社会背景1904-1906当时是初步完成明治维新的改革,正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着政治和经济在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底层人们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是带着一些迷茫的,但几个读书人之间的“闲聊”又可作为是人们对未知的探索和探讨。
就是说,是值得一看再看的好书!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