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昨天写了泰中校友宁夏哲学会会长张同基,有位读者加了我微信,她说是张同基的表妹。
表妹看到我文章后,感觉其中有些误解,她说其实在张同基幼年时并不是父母遗弃了他。
然后表妹通过微信语音跟我聊了很多很多,稍作整理记到这里来。加我微信的表妹(为描述方便,下面就以表妹称呼)是张同基小姑姑的女儿,小姑是张同基父亲的亲妹子,在1945年跟着兄嫂、侄子一起逃难到江西。
那个时候,广东人都说江西很好,就把老家的房子都卖掉了,他们走路走了半个多月才来到江西。
但生活还是日惭窘迫,江西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好,全家人都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的边缘。
表妹的母亲也就是张同基的小姑姑回忆,张同基被父母送给三都圩的一户张姓人家收养了。
张同基的小姑也逃脱不了相同的命运,她被送到一户人家做童养媳。说是送,或许也得了一些口粮吧。
表妹的原话:“那个时候我妈妈也卖掉了,卖到人家做童养媳。”
可想而知父母做出这样的抉择是多么痛苦和无奈!而那个年代把孩子送人恰恰是一种求得生存的方式。
张同基和他的小姑(表妹的母亲),年龄相差仅10岁。也就是说,张同基被送人的时候是3岁,小姑被送人时13岁。
表妹告诉说张同基本姓吴,口天吴,是广东揭西人。送人后,张同基被改了名,而张同基的小姑,也就是表妹的母亲一直沿用自己的姓名。
除此外,张同基还一个哥哥也被送人了,被卖到沙村那边去了。后来哥哥又跑回广东去了,回广东前到找过小姑和弟弟。
表妹原话:我妈是十几岁不知道,当时我大表哥,就是他(张同基)的哥哥,比我妈小一岁,说带着我妈走,但是女孩子(胆小)不敢走,以前这个村子到处是荆棘堆,吓死人的地方,我妈就不敢出去,大表哥说带她走也没走,后来就找不到她了,再后来是通过公安局找到的,是七几年还是八几年才找到我妈的。
回到广东后,张同基的哥哥一直在寻找小姑和弟弟的下落,小姑的名字没改,通过公安局找到了,而张同基因为改了名,还是没被找到。
但亲人们一直没放弃寻找张同基,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终于通过相关的特征信息找到了张同基。
1999年,张同基和兄弟(应该还一位在湖南的弟弟)一起来到泰和表妹家。至此,时隔五十多年的亲情分离,才得以缝合,那时父母早已不在。
当时张同基百感交集,意难平,意难平...
后记:感谢张同基的表妹曾女士加我微信告知这么多的往事。那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苦难和沧桑。表妹说她母亲是童养媳,小时候过得好苦好苦...我记得邻村也有个广东奶奶,小时候我在晒谷场玩,突然下雨,她说“落雨啰快回去收衣波”,她用那带着广东口音半生不熟的土话提醒我,那是个充满善意的老人,她或也是从广东逃难过来做了这里的童养媳吧,我爷爷也收养过一个福建逃难来的弟弟,我们带着姓喊他老王爹爹,他在三都机场附近一个村子成了家,我们两家走得很亲很亲,九几年才找到家乡的亲人,现如今他的三个孙女和两个孙子,都已回到福建老家成家立业,也算是认祖归宗了吧。表妹说有机会可以见过面好好聊聊。好的,再次感谢!我也很想听听从前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