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孔子儒家学说的著名的继承人之一,而在他的一生中说过许多名言名句,也做过许多事情,他说的那些名言名句和错的那些事情大部分都记录在一本书中,那本书就是《孟子》。而在《孟子》中,孟子说过一段很出名的话,而在汪国真的散文中也用到了这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意思就是上天要让一个人承担一个大任务,必须需要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这四个词语都有一个共同的意思,必须要让那个人劳累,刻苦才行,而且什么事情都不能顺着那个人的想法,要逆着那个人的意思,所以就是要打乱心里原本的平静,而且不能顺着那个人的性格。总而言之,天要把一个大任务托付给那个人,那个人就不能不受苦,就要打破他原本的平静的生活,也不会让他像原来的那样开心。
可是这就是前面的一段话,后面的才是比较重要的: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然后作。
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意思就是,人知道了过错才可以改。心是困顿的状态,思路一定要处于一个不停止的状态之中,才可以有所作为。而这些征兆从中部的表情表现出来,还可以从声音表现出来,然后用语言让人通达和理解。这里就是说不轻易放弃,但是也不是像一道非常简单,一看就会的数学题,而是需要关注的去思考,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就不罢休的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通过脸色和声音都可以看的出来。
而下一段就是。在国内的时候,没有秉公执法,帮助皇上执政的大臣,在国外又没有匈奴一类的外族人来攻打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很快就会灭亡。孟子这句话就比较奇怪了,为什么有匈奴或外族来攻打国家,国家就会灭亡呢?没有外族人来攻打不是还是一件好事吗?其实是因为如果没有匈奴或者外族人来干扰的话,国家的士兵肯定就会懒散,不会在练兵等,做一些修炼,皇帝会越来越贪图享乐,越来越安心,会放松警惕,这时候外族人打过来,他们一定会防备不了就灭亡了。
最后一句话则是对前面的三段的总结,孟子说,在患难,忧患之中生,这里的生并不是指的物质上在生理上的出生,是指的精神方面的生,也就是儒家中的那个仁心的生,是从本能的欲望这个层面超拔出来的生,而长期的安乐这意味着死,这里的死也不是指的生命死亡,这里的死可能也是意味着是精神上的死亡和麻木。就比如说在一个班里面遇到了一个非常强的对手,并不是打一个你死我活,而是更强的同行者,在一起学习与帮助。如果按传统来讲是争你死我活,要排名次的话,就只能是死于忧患,但是如果追求共同进步的话,就是生于忧患,也就是在竞争之中共同进步。同时如果在数学中看到了一个非常有挑战的题,这当然就是一件好事,如果做的太顺利的话应该是很开心的,可是做的不顺利更应该开心,那遇到了更大的挑战。因为遇到了这个挑战就会在潜意识中迫使自己的思维得到提升。所以,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重要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