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受益一生!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教给孩子的三件事——成长保 思

受益一生!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教给孩子的三件事——成长保 思

作者: 思维妙妙妙 | 来源:发表于2018-06-15 09:47 被阅读0次

    最后一位“女先生”的故事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

    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

    ——《咏莲》叶嘉莹

    本月初,94岁高龄的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把全部财产捐献给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传统文化研究,初期捐赠达1857万元。叶先生学贯中西,妙音已经传遍海内外,被公认为中国古诗词研究第一人,更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词》的那句:“质本洁来还洁去”,正是这位老人给我们传达出来的品格——“质洁”,不沾染一点芜杂。不似林黛玉那种悲观、愤世的自恋,而是表现出一种“无垢氛”的通融,是告诉我们要从自己的内心寻找人生的真谛。

    1

    不要畏惧生命里随时而来的苦难

    叶先生17岁丧母,父亲因为抗战的缘故,与家里失去通信;25岁上,刚生完孩子,丈夫遭遇白色恐怖入狱,自己一个人支持全家的生计;52岁时,长女及女婿婚后不久遭遇车祸,刚刚尝到生活幸福的她又不得不“白发人送黑发人”。

    有评论者引用王国维的话评价叶先生:“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然而,有哪一位词人愿意用亲人的生命、家庭的美满去换取个人的生命感悟呢?但是一旦苦难到来,是生存还是毁灭,叶先生告诉我们:

    “要坚定的生存下去!”

    生存不是苟活,逆来顺受、破罐破摔不行。这个时候,中国古诗词作为一种“发乎情、止乎礼义”的高贵文体就发挥了莫大的作用。

    所谓发乎情,就是心中有牢骚、有怨念、有愤怒,忍不住要从嘴巴里说出来。有的人发朋友圈骂一句娘,有的人写成诗句、谱成歌曲宣泄,效果大相径庭。

    前者给外人是满满地负能量,自己越想越气;后者是经过深思熟虑,把这件事情真正自我消化了,最后把自己自悟的道理写进诗句,达到一种调和,不禁说服了自己,还感化了别人。后者就是“止乎礼义”。

    人气歌手毛不易那首《消愁》,就很有李煜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气度。

    “一杯敬明月,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

    一个医院的护工,住在蜗居里,写出这样恢弘的词句安慰自己的磨难,也引起所有年轻人的共鸣,嘿,那真是通达!

    学会用诗词、用文学、用艺术调和自己苦难的人,不仅不会被命运吞噬,也不会随波逐流成长为对社会有害的人。

    2

    跟着自己的心走,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到极致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也。

    ——屈原《离骚》

    屈原的意思是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死九次、死一百次也不后悔。

    叶先生的爱人遭遇白色恐怖那段时间,是她生命中尤其黑暗的岁月,自己丢了工作不说,她和自己的幼女一度被拘留。丈夫出狱后,性情大变,动辄暴怒。他们寄住在朋友家里,为了赡养老父、哺育儿女、抚慰爱人,叶先生一个人到多所学校兼职。

    “我本来只教了一个中学,可是学生喜欢你的教书,就传说出去,于是第二个中学请你教,第三个中学请你教,连第四个中学都来请你教,直到你的课时再也无法排上为止。所以我都是不教书则已,我一教书,就一直教下去了。”

    教书不仅仅是她维持生计的方式,而是她自己所热爱的一向事业,是兴趣所在。我们如果能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找到一项自己喜欢,愿意付出全部精力,充满激情地、充满创造地、长久地坚持下去,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前两天我一位同学辞去了省级媒体主持人的工作,预备到美国去深造。我问你是如何在工作之余还能备战考学的?他说他关闭了朋友圈、杜绝了一切社交、也放弃了很多赚钱的机会,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学习。

    “出去看看”是他的愿望,他为了这件事情可以舍弃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享受,最后得到这样的结果。

    有时候,我们不是没有能力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从来没有好好问过自己的内心:我到底喜欢什么?我愿意为它放弃多少?

    3

    格局比志向更重要

    叶先生有一首七绝,文辞并不华丽,但是每每读来,觉得掷地有声:

    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大意是:建设国家有那么多人才,轮着我什么呢?可是我这个生长到异乡的枝桠始终忘不了养育我的故土、养育我的根。我一介书生拿什么来报答我的祖国呢?最难忘怀的就是那诗经、离骚、李白、杜甫这一腔诗魂。

    这首诗写于1979年,那是叶先生经过长时间等待后,终于可以回到祖国大陆讲学。可以看出,那时候叶先生已经想得很明白了,在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时候,自己能做的只有把古典诗词讲给祖国的青年听,让他们把诗词传承下去。

    四十年后回头去看,这件事她应该无愧于心地说自己做成了,但是她还在做,前几天,她又不辞劳苦录制了218首给孩子的诗,都是她精心挑选的:李商隐的诗她很喜欢,但她不选,认为太悲了不适合孩子;苏轼她不大喜欢,仍旧选了四首。我觉得她真是可爱。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我大学有一位老师正是和孔子、和叶先生是一样的,别的老师教他们如何谋职、如何好好打造自己的名气,这位老师一概不讲,她给我们讲做媒体的责任,讲节目主持人“大我”和“小我”的关系。

    “你只有对作品负责、对受众负责,无私地把自己隐退,你才能和整个作品一起变大。”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批驳中国当今大学校园在培养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家长朋友也试图不惜一切代价,帮助自己的孩子投入到教育的“军备竞赛”。仔细想一想,固执地打造“小我”,是不是会让孩子的人格越来越小、格局越来越小呢?

    冰心先生说: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我希望叶嘉莹先生的故事连通其他人的一些话,能够带来一二点启示。我也以此要求我自己为孩子和家长讲的每一节课程,都能够越来越“大我”。

    成长君说

    叶嘉莹先生说:“中国的古典诗歌有一种最可宝贵的特质,那就是诗歌中蕴含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小朋友们若从小就学会了古诗的诵读和吟唱,那自然也从小就培养了他们对宇宙万事万物之观察感受的能力,以及赏爱和关怀的感情。”

    6月22日(周五)晚8:00《成长保微课堂》邀请特约讲师江冉老师,带来“诗词妙妙妙”讲座,为孩子讲述名字里的诗意。

    扫码入群,获取限时免费参与特权,每日在线资深老师数理答疑, 帮娃双管齐下、文理兼修!!

    【成长保】旗下全国首档儿童思维力全媒体互动节目《思维妙妙妙》正在火热播出中!

    官方合作机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受益一生!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教给孩子的三件事——成长保 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sp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