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失业三年是什么体验?

失业三年是什么体验?

作者: 大明和青岛小嫚 | 来源:发表于2019-10-10 07:26 被阅读0次

    大学一好友失业了近三年。作为一个学心理学的,我斗胆记录了他一路的心路历程,供大家思考和借鉴。

    1.

    前年4月份他辞了职。在出租屋躺了一个月。外卖、游戏、和我们小聚,这是他的日常。

    5月份女朋友不满他整日游手好闲,两人大吵一架后,他投了几份简历。未果。

    6月份连简历也不投了,跟我说他想花时间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7月份他告诉我他不确定自己是否还爱他女朋友。

    他女朋友同我们一个学校。两人恋爱四年,甜蜜无比,是众人羡慕的一对。女朋友是山东人,毕业后他和女朋友选择在青岛发展。

    8月份在一次小聚中,他说他觉得他女朋友阻碍他发展了。如果不是为了他女朋友,他不会留在青岛。他不喜欢这个城市。

    他开始故意和他女朋友作对,冷战,给她展示自己最坏的一面。

    9月份他女朋友给我们打电话说让我们这几天好好照顾他。此时他才发现自己被分手了。几乎是最后一个知道。

    你只用了四个月,把你四年的感情给玩砸了。那是九月的一场秋雨,我调侃他道。

    彼时,秋意渐起,空气凉爽,他如释重负,觉得是时候去施展自己的抱负了。下一站,北京或者上海,他信誓旦旦地说。

    3号线里疲惫的人群埋头玩着手机,广告墙上的人光鲜亮丽笑容可掬。我们都有无限美好的未来。

    2.

    10月份他收拾好行李,回了老家。结果在爸妈的劝说下,他留在了家里,备考公务员。

    可他不爱学习,坐不住冷板凳。老家是个小城市,发小和朋友大都在外工作,所以他整日就是呆在家里吃吃睡睡玩手机。

    去年4月份省考成绩下来了。不出意外,连面试都没得进。

    他把责任归咎于家人,觉得家人束缚住了他。因为他本来就不是学习的料。

    下定决心去北京发展,但又听在北京工作的朋友说工作越来越不好找。

    哎,作罢。借着考公的名义,继续留在家中。

    从去年4月份到今年4月份继续过着吃吃喝喝睡睡的日子,玩手机的时间依然远超学习。

    期间9月底来青岛找过前女友复合,被拒绝。虽是预料之中,但还是伤心欲绝。

    在我家里窝了一个星期后,再一次离开青岛。十月初,一场大雨冲刷了这个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太阳升起,秋意渐浓。

    3.

    今年4月份,公考再一次落榜,依旧未进面试。

    5月份我去了他的老家。他很高兴,到高铁站接我,请我吃饭,带我到他从小生活和学习的地方转了转。

    傍晚我们坐在梧桐下的长椅上,在朦胧的黄昏中聊天。谈起了大学生活,还有同学们的发展。

    太阳落,夏风起,烧烤的炭火气息和人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而他却突然落泪,坦言那些束缚都是自己找的借口。

    他的女朋友,他的家人,谁都没束缚他。束缚他的一直都是自己。

    往日的他,满嘴空话,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就像子弹一样从他嘴里蹦出。而当理想遇冷后,把责任归咎于他人显然要比直面自己的无能要容易得多。

    4.

    是的,其实问题从来都出在他自己身上。

    读大学时他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更不知道自己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重要的是他从来不去摸索这一点。

    他身高181,长相秀气,为人爽朗大方,从不缺朋友。不喜欢独处,到哪都喜欢有人陪着。喜欢聊游戏和搞笑段子,女生和他在一起总是眉笑眼开。

    但一旦涉及诸如人生意义的深度话题,要么闭口不谈,要么就以插科打诨的方式给糊弄过去。

    那个时候,他还没觉察到他心底慢慢滋长的混乱情绪,每天依旧过得快快乐乐的。但混乱情绪的积累,终于还是把他压倒了。

    5.

    在今年他最艰难的那段时间,他给我讲了一个他做的梦,并让我给分析分析:

    梦中的他走在一条路上,路两边都是鲜花和蝴蝶。他走着玩着开心着。然后突然就到了寝室。寝室老大对他笑道说,老三,开黑不。然后他瞅了一眼老五。老五依旧在那里躺在床上玩着手机。

    寝室还是那个样子。然后他就笑嘻嘻地打开了电脑,和室友一块玩起了游戏。

    这个梦我记得很清楚。虽然我不是梦的解析师,但是明眼人一听就知道,他就是踏入社会受挫,怀念起大学生活了。

    视频里,他那大学时拥有巨大笑容的脸颊如今变得异常厌世。简直糟透了。

    幸运的是,今年7月份他终于踏出家门,在老家找了份工作。

    打断一下,抱歉,这不是一个破茧成蝶的励志故事。他的工作再为普通不过,活多钱少不受待见。支持他生活下去的是几件固定的事情:下班后躺在沙发上刷手机以及周末一整天的睡眠。

    不过他也终将面对了残酷却也更鲜活的人生。

    6.

    同他一样,毕业后,我很多朋友坦言,大学前太听父母话了,一切按部就班,没有体会到任何青春的潇洒;

    而大学的时候又因为过于放松而疏于省视自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导致在踏入社会的时候,面对众多选择,却不知作何选择。

    可以和《小王子》相媲美的奇幻冒险故事《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作者保罗·柯艾略在《维罗妮卡决定去死》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颇深。我记得第一次看到它的感觉:混乱,急促,时间紧迫。

    正因为她觉得一切都无所谓,所以生活给她什么,她便接受什么。少年时代,她觉得选择为时过早,而现在已是青年,她又觉得改变为时过晚。

    其实不知作何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少年的你早早地将选择权交给别人,青年的你因为不愿承担风险尽可能做一些舒服和安全的选择。

    7.

    《黑客帝国》里,墨菲斯给了尼奥两种选择:

    如果选择蓝色药丸,故事就此结束,你在自己床上醒来,继续相信你愿意相信的一切。

    如果你吃下红色药丸,你将留在奇境,我会让你看看兔子洞究竟有多深。

    而这里的红色药丸及蓝色药丸代表了以下:

    红色药丸:知识,自由(有时是痛苦的),现实真相

    蓝色药丸:虚假的安全感,随波逐流

    你必须做一个选择,因为这就是人生。

    8.

    我的朋友一开始选择了蓝色药丸,从大学开始就随波逐流地活着。不知为谁活,为什么活,只知道活着。

    除了少数真心想搞学术或是当老师的,我很多同学从大一玩到大三,然后在大三寒假或暑假返校的时候幡然醒悟,意识到毕业犹如滚滚车轮袭来而不知所措。

    看到同学们都在忙活考试,于是也买了几本参考书,为求踏实报了个辅导班。

    正式加入了考试大阵营,算是有了个事干。别人问起时,说考研考公或考编自然要好听很多。

    面子是保住了,但理所当然的失败还是让一贯潇洒的自己忧愁了几天。燥热的6月终于做出了二战的决定并拾起了参考资料,在毕业后持续多年考研考公或考编。

    他们能为自己找的唯一理由就是,这是出于长远的打算。

    我有一个贵州同学,大四下期实习的时候便在家乡的机关单位一边做着临时工一边考公。编制这个词,在他眼里一直是闪闪发光的存在。

    可临时工待遇差,杂活多,工资仅2500。在那里糊弄了近三年后,今年6月份再一次公考失败。

    问其为何如此执着,人前说向往稳定工作,而酒后却坦言说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大好青春全都浪费在考试上了,想来真是遗憾。”7月份终于踏入社会的他,苦笑着说道。

    9.

    同我的两位朋友一样,很多人在不知不觉浑水摸鱼了22个春夏秋冬后面临就业时,也选择了蓝色药丸。

    风口、红利、新媒体、人工智能……这些光鲜亮丽的名词,他们觉得自己也可以分一杯羹。

    可盲从的人之所以倾向于盲从,是因为他们拒绝独立思考所要付出的精神代价。

    10.

    所以我在这里想借助我朋友的例子来提醒大家,趁年轻,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而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唯一办法就是在行动中思考。不要急于向生活讨答案。要相信答案会慢慢浮出水面。

    而一味地原地踯躅,再深度的思考也是过度思考。于自身发展毫无意义。

    哪怕工作辛苦了点,但如果发现这份工作有价值,有吸引自己的点,先别放弃,好好坚持下去。

    也许你不能从中牟利,这份工作也不会长久,但是你可以借助它搞清楚你擅长什么,喜欢什么,甚至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时,搞清楚自己不擅长什么、不想要什么、不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同等重要。因为这可以削弱你盲目的自信心,也可以避免你走弯路。

    不然你可能会在一个漩涡里前前后后拖沓好几年。不断地重蹈覆辙,稍稍失意后就回到之前的逃避定式中。

    混乱和痛苦接踵而来,活累了的念头悄然滋长。无休无止,令人窒息。

    11.

    在人生的某些时刻,比如遭遇不公,被人嫌弃,复合被拒,我的朋友的确是有去改变人生的冲动的。可大多时候这种冲动都被他压抑、合理化解释,进而消失殆尽了。改变是需要勇气的,伴随着痛苦,而呆在舒适区是舒服的。这也正是人类创造舒适区的原因。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舒适区的特点,那我选“稳定”。而持续多年考公或考编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人生捆绑在了一个叫“稳定”的木桩上。

    这木桩是实心的,纹丝不动的;这木桩没有上漆,但自带光环,不管你是否靠近,都会被这光环所覆盖。

    是的,二十多年的潜移默化,稳定的思想深入了大多数人的身心。从一开始的不屑,到后来的假装不理睬,再到后来的无可奈何,直到最后难以自拔的痴迷……不管他在做什么工作,哪怕是他以前视为爱情至上的恋爱婚姻,“稳定”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甚至成为了他的人生目标和人生幸福的保障。

    一部分较为幸运的人实现了这个目标。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跟一个有稳定工作的人结婚。或许是单位同事,或许是父母同事的孩子,可谓是门当户对。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圆满了,他预料二十年后的今天应该和现在拥有同等程度的幸福。可是,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他发现为肉体上的“稳定”付出的代价是思想上的“不稳定”:每天都在“我想走”和“我不能走”之间徘徊。

    很多时候,为了停止脑袋里混乱的思绪,他不得不想象用一只大手把自己硬生生地按在那里。

    然而随着孩子的降临,这根木桩栓上了更多东西,而且打的还是死结。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现在他不用把自己按在那里也可以坐一整天了。

    毫无疑问的是,这木桩也给他带来了诸多便利。即便他毫无作为,他和他的一小家子也可以顺着树根汲取营养。

    因为害怕失去这持续不断的供养,他在工作不得不选择墨守成规,对人对事唯唯诺诺。慢慢的,也搞起了阿谀奉承那一套。

    可内心的混乱依旧滋长。要命的是,还没个头了。一定要熬到退休吗?可一辈子的辛苦操劳就为了那十几年躯体衰老的等死晚年么?

    在某一个节骨眼,他也会爆发内心所有的不满。然而仅仅是那一瞬间罢了。人们都说他只是最近压力太大了,他也觉得是。于是晚上出去找朋友喝了顿大酒,回家睡了一大觉。

    第二天,他又变成了那个大家所期望的人。

    12.

    村上春树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一度是我的枕边书,里面有一句话我至今难以忘怀,在这里想送给大家:

    “不管怎样,大概只能尽量诚实地面对自己。”作挑选着词句,说道,“只有这一条路。诚实地,尽量自由地。抱歉,我只能说这些。

    村上惜字如金换来的深刻隐喻,这句话让我思考良多。

    想找到自己所爱的前提之一便是对自己保持最大限度的诚实。这一点村上知道,我知道,你也知道。

    但是之后呢,剩下的人生只能你自己孤独地、坚定地、不回头地向前迈了。

    就如村上春树所写:抱歉,我只能说这些。

    而曾经一度认为人生就是从一个坑跳进另一个坑的我,当然不会凭借两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个案就推广认为考公考编不是条好的出路。我当然知道在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切实可行的目标的情况下,梦想在稳定面前不堪一击。

    我更不会去设置一个时间节点,比如你必须在大学毕业之前或者28岁之前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因为“想要什么”是一件需要我们基于现实不断调整的、持续一生的事情。它是时间本身,而非一个时间点。

    我所希望的是一种与随波追流相反的活法,那就是做好自己的情况下去追求喜欢的自己,而不是别人期望的自己;

    我所希望的是,不论我们作何选择,首先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一个呈现在你面前的真真实实的自己,而非别人定义的你自己;

    我所希望的是,在基于现实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意,尽可能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而不是被诸如“稳定”“梦想”“创业”这样发光的名词所禁锢。

    潮流虽如此,但不是每个人都是一朵浪花。有的人天生就是小溪。他不适合每天都激情澎湃踌躇满志,他会过度消耗他的能量。他更适合在一种安静的氛围里,抽出一大段时间,摸清楚,活明白,慢慢做决定。

    这就是属于自己的活法,这就是村上希望我们“尽量自由地”的含义了。

    13.

    此刻,你可能作为20届毕业生忙于秋招,或作为小十九在探寻大学生活之乐趣,或忙于12月份预计有300万考生的研究生考试,或是在挤着地铁去高档的写字楼做着乏味的工作……不论你处于何种情形以及未来是否如你所料,我都想借村上之字献上对你的祝福:

    你很温柔,冷静又稳重,年纪轻轻就有了自己的活法。还长得好看。

    备注.

    在我大二时,我看到了我识字以来最喜欢的一本书——村上春树《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就是主人公多崎作每当遇到人生困境或迷茫时,他都会买一杯咖啡,走进火车站,坐在长椅上,看着进进出出的火车,和来来往往的人群。

    等内心的痛苦被平静所替代时,他慢慢离开,向家走去。

    这种感觉让我非常着迷。

    一般人遭遇不顺会用喝酒、打游戏、愤怒来发泄。但是村上笔下的多崎作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行动中慢慢消化掉心中的痛楚。

    那一晚,我对自己长久以来的迷茫想了很多。迷茫带来的痛苦只是暂时的,但是处理痛苦的方式却贯穿一生。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行为模式。类似手机操作系统,你可以不断优化,去除Bug,更新系统,但绝不能全部推翻重做。否则,你要么得付出非常人能忍受的代价,要么……你就不是你了。

    我最近听到的一句话正好表达了这个意思:

    一个人解决一个问题的方式,可以反映出他解决所有问题的模式。

    在日后的阅读中,我在村上的《我是一个职业小说家》了解到了卡佛。

    卡佛是短篇巨匠,开创了极简主义的文学文体,被誉为美国的契诃夫。村上是卡佛的超级大粉丝。作为村上的粉丝,我当然也要看看自己喜欢的作家喜欢读的书。

    读了卡佛的《需要时,就给我电话》后,我豁然开朗。因为他的故事里藏满了像多崎作这样的人。

    他们安静、内敛、不善于表达,但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惊人的平静。他们耐心做好手上的事情,在持续的行动和反思中消化和理解痛苦。

    他们从不歌颂痛苦或孤独,他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克服它。

    等到痛苦离开的那一天,他们只是抹抹额头上的汗,嘴角微微一笑,然后继续下一段人生旅程。

    如果你非常喜欢《肖申克的救赎》,读到这里你脑海中肯定会浮现出一个人物,一个形象。那些村上春树和卡佛笔下的人物,就是电影中的安迪。

    怪不得有人认为他臭屁。他闷声不响的,他的步伐和谈吐简直异类。他像在公园散步,无忧无虑,仿佛身披隐形衣。没错,我打一开始,就喜欢他——瑞德《肖申克的救赎》

    我想说的是,我喜欢这种人,也喜欢这种活法:

    我没有什么想要活成的样子。我是什么样子,我就活成什么样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失业三年是什么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topctx.html